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295章 皇上你要雨露均沾,太史局的李侍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5章 皇上你要雨露均沾,太史局的李侍郎(1 / 2)

这个答案就出在柴绍的身上。

这倒不是说柴绍会导致失败,在李佑看来柴绍带兵同样可以取得胜利。

而这个问题其实是柴绍直接就取得了胜利。

之前李佑看史书的时候还觉得大唐由李靖统领六路大军进攻东突厥,那是一场国运之战,是大唐孤注一掷,调集了全国力量的战斗。

但是,现在看来,动用如此多人力的原因并不只是补充战力那么简单。

柴绍在贞观二年就可以在朔方战胜颉利可汗的部队,那么在一年之后,战斗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那为何还要派出六路大军呢!

围绕着这个问题,李佑终于有了答案。

这消灭东突厥的功劳,需要雨露均沾。

在中原一统之后,大唐最大的敌人便是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如果说之前一统中原成就了李世民超过隐太子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的威望,那么消灭东突厥无疑将再次捧起一位军队中的旗帜人物。

而这一个人的存在,无论他是谁,是否来自李唐宗室,都很有可能是对大唐江山的威胁。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佑便也想清楚了为何这一战要六路齐发,让大量的将领出战了。

不过,即便历史上坐拥这份功劳的人足够多了,作为

统领这六路大军的李靖仍然因为这件事备受非议。

刚刚班师回朝,就有人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

李世民一番地恩威并施,最后不但赦免了李靖的罪过,还奖励了他这一战的功勋。

事后,虽然李世民将李靖提拔为宰相,还增加实封食邑,但是李靖也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意图。

从突厥回来之后,李靖大多时间都是称病在家,为的就是打消李世民的怀疑。

在之后的几年中,李靖都是担任文职,彻底远离了军队。

直到贞观九年,消灭突厥的影响淡去,李世民才让李靖重新出山,再次挑大梁出征吐谷浑。

那一次,同样是五路大军齐发,同样是摧枯拉朽一般消灭了吐谷浑。

历史惊人的相似,原因自然也是一样。

在李佑想通的同时,李世民也完全洞悉了李佑的想法。

如此结果让李世民也是大为惊讶,同时也彻底的从刚刚的激动中冷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的李世民,能想到的比李佑那可就多多了。

‘混小子,虽然你的想法有些幼稚,但毕竟方向是对的。’

‘如此重要的战役之后,又哪来只

是平衡武将的声望那么简单的。’

‘平衡那些武将身后的世家比起单纯的武将更为重要。’

‘李靖之于大唐的作用,远远不是你这孩子可以想象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之前那些征服突厥的喜悦感突然也淡了许多。

见到李佑还在思考,李世民淡淡地说道:“佑儿别想了,这都是大人的事情。”

“这段时间就好好照顾你母妃吧。”

说完李世民便准备要走。

刚走到门口,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件事,回头对李佑说道:“对了,佑儿,有时间的时候去一趟太史局。”

“让李侍郎给两个小皇子起几个名字备选吧。”

皇子起名的讲究不少,不光要有好兆头,更是要贴合生辰八字。

所以这一次,李世民便将起名的重任交给了太史局,让他们先拿出几个名字供李世民挑选。

李佑连忙点头,他知道这也是大事。

【哎,长孙皇后的那个皇子不就是李治么,这个名字倒是好办,难就难在母妃生的这个弟弟啊。】

【看来有时间我得好好和太史局的人商量一下。】

【对了,李二说的李侍郎是谁啊?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呢。】

李佑这边在心里犯嘀咕,那边

已经走出门的李世民却是差点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什么,观音婢生的皇子就是李治!’

“他就是那个因为贪恋朕的女人而险些断送大唐江山混蛋!”

“看来,朕以后地好好教育一下这个小皇子了。”

此刻在房中思考名字的李佑还不知道,因为他,李治未来的命运会有多么的“悲惨”。

终于在李世民走了一炷香的之后,李佑大叫一声,想起了这个李侍郎到底是谁。

“原来是他!我怎么把他给忘记了呢。”

这个太史局的李侍郎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淳风。

在民间传说中,他最出名的事就是与袁天罡合作写出了《推背图》这部奇书。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只是让他们推算大唐国运。

没想到,李淳风却是越推算越起劲,停不下来了,直到袁天罡突然在他的后背上推了一把,并警示道:“天机不可再泄,回去休息吧。”

李淳风这才恋恋不舍的写下结语:“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推背图》一名也因此而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