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235章 未雨绸缪,救了孙神医一命,医学院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医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未雨绸缪,救了孙神医一命,医学院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医生(1 / 2)

宫九之前跟着孙思邈在楚王府的时间也不少,听到李佑这样问立刻开口道:“楚王,其实这次来是有两件事情的。”

“第一件是来感谢王爷的。”

“我师父在蜀山遇到暴雨和山崩,多亏了楚王给的那些装备才算是捡回一条命。”

“而且依靠楚王给的东西,不光是自己逃出来了,还顺带着救出了近一百村民。”

“为此,师父特地写信让我来感谢楚王。”

李佑也是一惊,他之前将东西送给孙思邈也有这样的心思,但没想到还真的用上了。

他连忙关心地问道:“孙老神医他现在在哪?身体可好?”

虽然之前孙思邈看起来身体康健,完全不逊于一般的中年人,但是毕竟也是六十好几的人类,年纪大了身体恢复肯定大不如前。

这样的大难之后很有可能身体便一蹶不振。

虽然史书都记载孙思邈是死于永淳元年(682年),距今(627年)还有55年,但是身体好不好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宫九笑了笑说道:“师父他身体还不错,现在人在成都,被那些村民伺候得好好的。”

“等到当地衙门安顿好这些百姓,他就回长安亲自道谢。”

听到孙思邈没事,李佑

也放心了。

“他没事就好,道谢就免了,不过本王在长安还真有一件事需要孙老神医帮忙。”

接着李佑便将医学院的计划说了出来。

宫九听完顿时拍手叫好。

“其实我也一直劝师父多收几个徒弟,将他的一身医术发扬光大。但是……哎。”

李佑连忙摇头道:“医学院和单纯的多收徒弟还是不一样的。”

“孙老神医收徒严格是冲着培养接班人去的,但是医学院却是准备为大唐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让大唐整体的医疗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你也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医生都是奇缺的,很多地方的医生其实也就是当地的教书夫子而已。”

“即便是这样,往往七八个村子也才有一个懂点皮毛医术的人。”

听到李佑的话,宫九也是连连点头。

李佑说的乃是实话,自古医儒不分家,儒家讲:一个读书人必须明三理,命理,病理,地理 。

第一个是命理,人在不同的年龄,身体的气血盛衰,如春夏秋冬一样是不同的。

孔子曰:少年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之时,气血旺盛,戒之在斗,老年之时,气血以衰,戒之在得。

就是要我们明白什么年龄做什么

事,否则人生必有困惑。

第二是病理,古人讲,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

加上自然环境的风、寒、暑、湿、燥,人的七情六欲,生病了,怎么调,怎么养,用什么药要知道,明白。

第三是地理,我们中国人讲究风水勘舆,帝王以孝治天下,普通人以孝持家,父母百年之后要选一块风水宝地让他们入土为安。

儒家更有一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所以很多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

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

济世、救民一直都是读书人的两大抱负。

但是这些读书人毕竟不是真正的郎中,碰到小病或许还有办法,面对真正的疾病就会束手无策。

而因为上手的机会少,发生的误诊、错诊就更多了。

宫九和孙思邈一样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自然也明白民间的疾苦。

别看他现在身为御医,但他却是不忘初心,有空的时候便会到长安城外为穷人治病。

所以听到李佑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医生之后

李佑继续说道:“我会将医学分成不同的课程,然后用不同的老师来教导。”

“宫九,你不是在推拿方面十分厉

害么,到时候这推拿按摩的教授就由你来当!”

宫九大惊道:“这可不行,没有师父的命令,我怎么能随便传授呢?”

李佑踮起脚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孙老神医都是院长了,他的技术都向外传授了,你还怕什么!”

“我听说孙老神医一直在积累案例想要做一本医书,我想就以这本书为蓝本作为教材好了。”

听到这本书,宫九也有些吃惊。

作为亲传弟子,孙思邈的举动他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李佑一个外人也会如此清楚。

末了宫九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道:“师父的确是有这样一本书,现在前面几卷理论概述基本已经完成,只是师父想要搜集更多病例丰富后面的内容。”

“我想,师父虽然有成书的打算,但却未必会急于一时。”

李佑神秘一笑道:“这个你放心,本王其实最想要的也就是前面几卷的理论总结,至于病例,这个也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去积累不是。”

李佑口中的话完全就是为了安慰宫九。

【宫九你这话说得就像是劳资贪图你师父的书一样。】

【你师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在我书房保险柜里就有,而且不光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