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170章 科举要大办,李佑交给你神策府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科举要大办,李佑交给你神策府了(1 / 2)

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怒斥氏族排名的结果却是高士廉对他反将一军,让他取消科举。

“呵呵!”

李世民冷笑一声正准备开口,却突然听到背后响起了李佑的心声。

【笑话,居然有人说科举不好,要取消科举,这真是最近听到最好笑的笑话了。】

【高士廉,你这是要笑死劳资么!】

【隋炀帝开创的科举之法乃是寒门读书人最大的希望,而这些寒门读书人才是大唐削弱世家,并最终掌控主动权的最大力量。】

【现在李二还没开始对世家动手,你就要他自断一臂,李二又不傻!】

李佑这一番话的确是说到李世民的心坎中去了。

李世民登基以来,深感大唐人才匮乏,便一直在想选拔人才之法。

尤其是能够让寒门弟子入朝为官的办法。

他在科举中看到了希望,但又没有完全看到,所以其实也很迷茫。

李世民也不说话,他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李佑会突然出现在勤政殿,但他现在更想听听李佑对科举的看法。

李佑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操之过急了一点,要知道这科举制度在后世可是会一直流行下去,后世的官员也基本都是靠

这种方式选拔的。】

【科举制度最大的进步便是采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这样便可大大降低人情的因素,让有本事的人出来为官。】

【取消门第之见,这样才能让天下有能力的人都为朝廷所用。】

【不过现在朝廷的科举照搬隋朝,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其实还远远不够。】

【都是考策论,考贴经墨义,都太过空洞,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未必就有实操能力。】

【其实真正的选拔人才应该按照朝廷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考试内容。】

【比如为刑部和大理寺选拔官员就应该设置明法科,考唐律,考断案。】

【为户部、太常寺选拔官员就应该设置明算科,考数学,考统筹规划能力。】

【再比如为兵部、卫尉寺选拔官员就应该设立武举科,考核马战、步战,考核兵法等等。】

【让各类人才有专属于自己的考试,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而且推行新的考试,正好再出一套新的考试教材。】

【让世家扣着手中的书不卖,等到新的考试教材一出,那些老书就等着变成废纸吧。】

【嘻嘻,就他们那个纸张,到时候就算是废纸估计都没有人要。】

【估计还是

得便宜我,弄个废纸回收工坊!】

李佑这一心声让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顿时便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我囊的豪迈之感。

同时李佑对世家的算计,让李世民心中也是舒爽不已。

高士廉看李世民半天没有说话,正准备继续发问,就听到李世民开口道:“高卿,此言差矣。”

“科举一道利大于弊,虽然会因为得罪世家,但大唐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科举不仅要持续办下去,而且还要加大力度。”

“现在下面不是老说没有人可以用么,那就让有空缺的部分将需要报上来,朕让吏部拟定考核项目,分门别类再做考核!”

李世民的话让高士廉大惊失色,他连忙说道:“陛下此举,必然激怒各大世家,目前各地因为书籍纸张之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如此世家再被激怒,只怕不可收拾!”

“朕广开科举,便是为了这些读书人做事,稍微懂点道理的都能明白朕的心意吧!”

有了李佑的心里话,李世民这一番话说得是极有底气。

他知道李佑造纸印刷工坊的实力,即便是将全国的教材更新一次,也用不了多久的时间。

而且这件事还不用他操心,只用让神策府和国子监合作

就好了。

当下李世民便看向了孔颖达道:“孔祭酒,朕传你过来,原本就是说这一次书籍纸张事情的解决之法,却刚好让你听到科举扩大一事。”

“这件事国子监也要有所作为,多为吏部输送各类的人才。”

“你家先祖不是常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么,现在正是孔祭酒你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了。”

被李世民点名之后,孔颖达也是一惊。

“陛下这是要搞死我啊,之前推行一个启蒙教材和拼音之法就已经激起世家的逆反之心。”

“如今你还要搞什么科举改革,要按照需求举行考核,这教材我可拿不出来啊。”

“就算,编写出来了,也没法印刷发放啊!”

看到孔颖达皱起的眉头,李世民哈哈一笑道:“孔祭酒,不必惊慌,这两件事朕自有安排。”

“下去之后,你便去神策府,到时候你就都明白了!”

孔颖达还是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但是听到神策府,他便想到了李佑。

想到李佑,他也就安心多了。

其实他自己也想去找李佑的,只是他觉得这次的事情太过复杂,李佑年纪还小如果想不出来办法,无非也就是徒增烦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