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160章 大唐食盐有大缺口,神策府要设食盐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大唐食盐有大缺口,神策府要设食盐监(1 / 2)

事情发展到这里,李佑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说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又让王玄策拜见了在场之人。

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李世民也是大为感动。

他向着魏征一拱手道:“魏爱卿心系长安百姓,倾尽家财,实乃朝堂上下之楷模!”

“如此爱民如子,朕必有重赏!特赐金万贯,丝绸百匹!”

李世民这一赏赐,魏征反而是有些尴尬起来了。

他也明白了过来,刚才的确是自己误会了陛下。

魏征脸一红道:“刚才臣出言不逊顶撞陛下,还请陛下赎罪,这些赏赐臣不敢受!”

“而且这一次臣也是太过冒失,如果不是楚王出手相助,也只是白忙一场!”

说到这里众人的目光又转向了李佑的脸上。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佑儿,还不快把你的盐拿出了给我们瞧瞧!”

此刻李世民难得与魏征其乐融融,只要李佑能拿出盐来,不管品质的好坏,那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李佑也不含糊,是驴子是马总是要拉出来遛遛的。

李世民对于这些盐也没有太多的期望。

在李世民看来李佑能够从长安附近取材炼制出盐来就已经是不易了,对于质量他真的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

趁着王玄策去取盐,李世民也

是感叹道:“如今长安的盐价也是一天贵过一天,有了魏大夫这批盐,或许情况会有所好转吧。”

听到这声叹息,在场之人也是一阵的摇头。

盐的问题,始终是困扰朝廷的一个大问题。

盐乃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东西,一天不吃盐身上就会浑身没劲。

所以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将盐视为必需品。

但是盐的产量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

别说细盐、精盐了,即便是粗盐也时常是供给不上。

而且随着大战的来临,朝廷还要为军队囤积食盐,这让本就不够的食盐更是捉襟见肘。

房玄龄也是感慨道:“是啊,盐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朝廷已经不停在兴修盐厂,但是留给我们修建的地方却是少得可怜。”

“也难怪魏大人会听说突厥草原有盐池之后会如此兴奋了!”

而且现在大唐的盐的产地基本都在山东,是被那些世家门阀给控制的。

朝廷即便是想要修建更多的制盐工坊,却也是找不到好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众人方才听说李佑能在长安附近找到能制盐的原料才显得格外兴奋。

现在每一处能制盐的地方都是无比的珍贵。

“佑儿,别说你制出来的是精盐,就算是粗盐,我们也很高兴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着说道。

李佑却是难得和他争辩,等会儿只觉得盐到了,保证让他们大吃一惊。

很快,王玄策便带着盐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但是,当王玄策将这一包盐,打开的时候,李世民的眼睛就再也无法从这包盐上离开了!

不光是李世民,在场的除了李佑都是第一次真的见到这一批盐,当下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呼。

“这,这是精盐!”

“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竟然真的有如同雪花一般的精盐!”

“这实在是太恐怖了,和楚王殿下的精盐一比,我们平日里吃的就和土没什么分别了。!”

“恐怕只有陛下皇宫里才能吃得起这样的精盐吧!”

众人的眼光不由得全部投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脸一红,但还是诚实地说道:“就是朕的宫里,也没有如此精盐!”

别说没有这样的精盐了,李世民宫中食盐的精细程度只怕是连这些盐的一半都达不到。

这一瞬间,李世民感到了一丝的吃味。

即便如此,那也是因为李佑将方法传授出来之后,新手制作难免有些失误造成了。

如果他们真的看得那些由李佑亲自提炼的精盐,估计会以为那就是宝石的晶莹碎屑。

李世民转头看向李佑道:“佑儿,这些盐是从

何而来,真的就是你在长安左近,找到材料炼制的么?”

听到这一问话,众人再次震惊,纷纷将眼睛看向李佑。

李佑淡定地点了点头说:“这些就是普通精盐,大家可以都试试。外面一共又十几马车呢。”

李佑的声音淡定而慵懒,似乎这些盐在他眼中就和一般的杂物一样。

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这些精盐,在李世民和魏征等人的眼中,却是像珍宝一样,极为贵重。

“楚王殿下能掌握这样的制盐秘法,实在是我大唐之幸啊!”

魏征第一个反应过来。

除了花钱资助王玄策,魏征其实也在暗自钻研制盐之法。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明白,李佑能在三天之内制作出如此多的精盐,其背后定然是有一个全新的制盐方式。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长安附近找到完全被人忽视的原材料,制作成如此白如雪的精盐。

如此一来,盐将会从源头上变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