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108章 世家不服《百家姓》,李世民抛出贞观氏族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 世家不服《百家姓》,李世民抛出贞观氏族志(1 / 2)

“哦,什么问题?”

李世民故作不解地问道。

开口之人乃是黄门侍郎崔民干。

崔民干出身博陵崔氏,和王珪一样,也是博陵崔氏族中位高权重之人。

在翻看《百家姓》的时候,在看到第一行没有崔姓的时候,他的心中便闪过一丝的不快。

他也没有再看书中的其他内容,只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崔”字的位置。

终于,当他在百字开外才看到自家姓氏的时候,他终于是忍不住了。

博陵崔氏一向自命不凡,常常都是以天下第一世家自称。

如今被排到百名开外,他自然不服。

“孔祭酒,不知道这《百家姓》的排名可有什么讲究?”

虽然心中不快,但是对孔颖达这个圣人之后,他还有几分的理智。

对于这个问题,孔颖达其实想过很多答案,但是这些答案连他自己都无法信服。

所以最后,他也只能把李佑的答案说出来。

至于世家那边如何去协商,孔颖达选择相信李世民的承诺。

“崔侍郎,这《百家姓》乃是启蒙读物,讲究朗朗上口,并没有什么排名,只不过是为了平仄押韵而已!”

孔颖达说的是实话,但是崔民干却并不满意。

他继续开口道:“孔祭酒,《百家姓》的用意老夫也明白,但是这一次国

子监未免也太冒失了吧。”

接着崔民干向着李世民一鞠躬说道:“陛下,这一次国子监能提出汉语拼音方案来解决幼儿启蒙的难题,实属难得。”

“启蒙教材中的《三字经》也是可圈可点,让臣佩服不已。”

“但是,这《百家姓》却是有待商榷,臣以为需要慎重!”

当着李世民的面,崔民干自然不好说应该将崔氏提前,但是他却是隐晦地将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

‘呵呵,果然来了。不过这一次朕有佑儿的妙计,定然叫你顾不了这么多。’

李世民此刻也是胸有成竹。

他一点也不怕这些世家出来反对,相反前一刻他担心的却是这些世家就此妥协。

如果就这样妥协了,岂不是少了一个他出风头的机会。

当下李世民站起来开口道:“崔爱卿,这件事其实朕也有想过。”

“就像孔祭酒说的那样,《百家姓》乃是幼儿启蒙读物,用意是在识字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我华夏姓氏的多种多样。”

“所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重要。朕以为没有问题!”

李世民这样一说,崔民干立刻就急了:“陛下,这《百家姓》虽然将李姓冠于篇首,但是之后的排序是在是太过荒谬了。”

“这样的书,留到国外,会让蛮夷笑

我华夏无人的!”

为了引起李世民的重视,崔民干估计将话说得有些严重了。

“哦,那如崔爱卿所言,这《百家姓》应该如何修改?”

人在着急的时候,往往口不择言,说出来的往往也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李世民便想借此机会,看看崔民干到底是怎么想的。

“那自然在皇族之下,便是五姓七望、关陇世家和南方世家了。”

说完这一句崔民干也意识到这话还是太过直接了,定然会得罪不少人,连忙补充道:“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各位大臣的姓氏也应该排在前列。”

‘哼,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

‘你们想的早就被佑儿识破了。’

‘现在轮到我来表演了!’

原本这个时候,李世民都是无比郁闷的。

在过去几次和世家的交锋之中,最后都是李世民顾全大局选择了妥协。

这让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在李佑那边学了一招釜底抽薪,想到等会儿世家可能出现的反应,他现在心里是无比的爽快。

虽然心中迫不及待,但是该演的戏,李世民还是得做足。

他微微点头,接着看向孔颖达:“孔祭酒,崔爱卿的话你要记住,以免下一次的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

“臣遵旨!”

孔颖达

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他也不知道李世民准备怎么做,但是既然陛下已经有吩咐了自然是先答应下来。

“什么,下次,那么这一次呢!”

这话落到崔民干心中,却是激动无比,然而他正准备再开口,李世民已经转向了他。

“崔爱卿,这《百家姓》中每一姓氏其实只有一字,并不能代表天下氏族。”

“就比如说这第一字的‘李’姓,这究竟是皇族之李,还是陇右李氏,又或者是赵郡李氏呢?”

“如今推行汉语拼音迫在眉睫,便先权宜行事吧!”

李世民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百家姓》中就是个字而已,并不能代表具体的姓氏和郡望。

然而崔民干却不是这么容易糊弄的,他立刻开口道:“但是,陛下……”

这一次他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李世民强势打断了。

“崔爱卿,不要着急,听朕说完!”

李世民打断了崔民干的话,也打断了他的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