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84章 李世民服软,百家姓就是个烫手的山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李世民服软,百家姓就是个烫手的山芋(1 / 2)

李世民心中又是一阵的恼怒,那是一种被人看破的恼羞成怒。

他很想走上前给李佑一脚,接着再让他拿出两篇文章。

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做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还会在几位大臣的心中留下一个简单粗暴的形象。

“对啊,佑儿。你好好想想,说不定就想起来了呢?那天朕去阴妃那里,也听她说起过呢。”

李世民转念一想,也有了主意。

‘这个混小子不是最听阴妃的话么,我把阴妃搬出来,他肯定要服软!’

果然,李世民一说起阴妃李佑的表情便有了变化。

【我X,李二这个老阴B,自己没办法就搬我老娘出来。】

【哎,也不知道老娘有没有好好看我给她的书,几天不见,还是挺担心她的。】

【可恶,都是李二,让李君羡守在宫门口,一进宫就会被他叫去书房!】

【哼,你不让我去见母妃,我也不让你如愿。】

听到李佑的心声,李世民又是一阵的感慨。

最后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选择不再为难李佑。

“佑儿,想起来这两本书了么?最近你母妃想我唠叨,你怎么老是不去看她,要不明天你去看看她?”

【我倒是想去

看我娘啊,但是我不想去书房!】

“以后御书房想去就去吧,不勉强你了。”

顺着李佑的心思,李世民开口道。

【还算李二识相。】

【既然如此,那我就把书给你吧!】

听到这里,李佑恍然大悟一般开口道:“父皇说起母妃,我还真的想起来了。稍等,我这就去拿!”

说着李佑便去自己的书房拿书。

刚刚出偏厅,李佑才察觉出一丝不对劲。

【李二刚刚那话好像是专门说给我听的。】

【而且那节奏,居然和我心中的想法刚刚接上。感觉就像他能听到我的心声一样。】

【难道这个千古一帝真的有特异功能?】

【太可怕了吧,以后我还真要小心一点。】

由于李佑还没走远,这一次的心声又进入了李世民的脑海中。

‘佑儿已经起了怀疑,看来以后我要多注意一点。千万别被他发现了啊!’

李世民虽然暗自告诫自己,但同时也为自己这一特殊的能力而感到沾沾自喜。

很快,李佑便拿着文章回到了偏厅。

“喏,孔夫子,这是《三字经》和《百家姓》。”

“再加上之前给你的《千字文》,可以合成‘三百千’,以后就用

这三本书当作启蒙教材吧!”

李佑说得自然无比,但这话落入长孙无忌和房、杜三人的耳中却是震撼无比。

如此轻描淡写的和孔颖达说关于启蒙教材的最终定论,可是他们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启蒙教材是什么,那是学子最初学习的内容。

除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而启蒙教材的重要性便相当于地基采用的钢筋,足以影响这栋大厦的最终高度。

往小了说,启蒙教材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往大了说,启蒙教材可以关乎一个王朝的命运。

也正因为这样,历朝历代都对于启蒙教材非常的重视。

例如周代的《史籀篇》,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编撰的《苍颉篇》,都是在皇权监督之下留下的经典。

在大唐一统之后,李渊也命人开始编制带有大唐特色的启蒙教材,但是几年过去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民间使用的仍然是过去的老文章。

至于《千字文》,三人自然也知道。

这也是世家贵族中比较常用的启蒙文章之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前面几句也算是朗朗上口,他们三人也都还记得。

不过他们自然也知道《千字文》的不足,

需要其他的教材配合。

长孙无忌三人虽然吃惊,但孔颖达却是已经不以为然了。

从他和李纲那天在楚王府学习汉语拼音开始,他就习惯了李佑的这种语气。

现在李佑肯定把文章交给他,他自然满心欢喜,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孔颖达先看的是《百家姓》。

“李赵钱孙,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只是看了几行,孔颖达便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李佑的书不好,其实孔颖达只看了几句就明白这本书的含义了。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却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和认识有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李佑能够想到将这些姓氏单独罗列成书,这样的巧思,让孔颖达也是佩服不已。

同时这些毫无关联的字还能句句押韵,也让孔颖达对李佑的文采大为惊叹。

用这些姓氏文,其难度堪比当年周侍郎用限定的千字来做千字文了。

不过,虽然文采飞扬,这千字文中却有个重大的问题。

那就是这样的排列,势必会引起各大世家的排斥。

这文章虽然将皇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