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79章 不关心子女的宰相们,李世民要推广普通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不关心子女的宰相们,李世民要推广普通话(1 / 2)

“孔博士,最近还好么?”

崇文馆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知道,当即就问起了情况。

“多亏了楚王殿下,现在崇文馆内之人已经全部熟悉汉语拼音的使用。”

现在李世民的书房之中,长孙无忌和房、杜三人也在其中。

听孔颖达说起汉语拼音也是一脸的迷茫,完全不知道孔颖达在说什么。

“汉语拼音?”

长孙无忌带头说道。

“无忌大人不知道?”

对于长孙无忌的问话,和三人迷茫的表情,孔颖达也是有些困惑。

这三个人都是有孩子在崇文馆学习的,为了能迅速普及拼音,孔颖达等人特意让这些学生也都在家里宣传一番。

却没想到,当朝文官之首的三人却是不知道。

对于这些孩子,孔颖达还是有了解的,他确信这些孩子不敢不听话。

尤其长孙无忌的女儿长孙思怡,就连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放下姿态和她讨论拼音,自然不可能瞒着家里。

这样的话,便是这三个孩子家长的问题。

在排除了这三人会看不出汉语拼音的神奇之后,真相便只有一个。

想到这里,孔颖达却是有些生气地说道:“想不到堂堂文官之首,大唐

的三位宰相居然对子女的教育如此不关心。”

大唐采用的乃是群相制,宰相其实也只是一个半正式的官名。

大唐主要的中央机构乃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其中三省的最高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

同时由于上一任的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由当时还是皇子的李世民担任,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部属无人敢担任尚书令,使尚书令一职一直空缺。

所以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便是之前是两位副长官尚书仆射。

现在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便是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而房玄龄则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

因此孔颖达称呼三人为三位宰相。

听到这话,三位宰相也是一脸的尴尬。

李世民瞧见气氛不对,连忙开口道:“孔博士,这件事你也不怪三位爱卿,他们也是公务方面,没有顾全家中。”

就像李世民说的那样,最近这三个人因为编撰新律的问题一直没怎么回家。

今天新律的第一版草稿终于出来了,所以他们才一同来见的李世民。

听了李世民的解释孔颖达也是释然。

这几天他不也一样吃住在崇文馆,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就是问他,他也不知道。

那孔博士今天来见朕,所为何事?”

李世民开口问道。

他知道孔颖达这个人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回来御书房一定是有事情。

果然,孔颖达开口道:“臣等准备在国子监内的六学开始传授拼音之法。同时也将在州府县学之中推广,但是如何在州府县学推广却是需要楚王的协助!”

这话一出,除了孔颖达之外的四人瞬间都懵了。

“孔博士,我们虽然不懂这拼音之法到底为何,但是楚王不过是区区孩童,为何需要他的帮助!”

长孙无忌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楚王李佑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就算是天资聪颖,但就真正学识来说连进入国子监六学的资格都不够,充其量也就能进入州府县学,又如何能帮得上孔颖达。

李世民登基之后,将国子监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

在中央官学中,国子监的下属被称为“六学二馆”。

“六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的便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其中弘文馆和崇文馆都是皇族勋戚子弟学习之处。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这二馆内的学生要学的内容比

一般太学生少得多,考试的要求也低。

而“六学”则是不然,能够进入其中的都是大唐年轻一代的佼佼者,通过层层选拔而来。

正是因为如此,六学中的学子其实早已过了识字这一门槛,推行起拼音来也是顺利无比。

其实各地的县学也是如此,县学之内的学生也都是已经过了启蒙这个阶段的。

但是各地的县学之下还有蒙学,蒙学之中便是这些启蒙阶段的学生,而汉语拼音主要针对的也就是这些人。

孔颖达等人的本意便是通过这些蒙学将汉语拼音推广出去的。

但是现在,他们却是遇到了启蒙教材不足的一大难题。

虽然孔颖达的手中已经有了千字文,但是孔颖达觉得单单一个千字文还是不够。

长孙无忌三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李世民却是猜到了一些。

毕竟,他知道这汉语拼音乃是李佑所创,现在孔颖达等人遇到问题,来找这个创始人也是无可厚非。

“孔博士,这推广拼音乃是国之大事,朕还指望着通过拼音的传播,来推广普通话呢。”

李世民突然想起了当日李佑的心声。

如此能让自己名垂千古的大事,李世民自然不会放过。

“推广普通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