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72章 后事从简,修订《贞观律》,杜如晦是累死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后事从简,修订《贞观律》,杜如晦是累死的(1 / 2)

李佑的心声吓了李世民一跳。

刚刚几个人一路上也在争吵,守在门口的李君羡都没来得及说李佑在里面,他们就已经进来了。

不过李佑的话却是给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之前李世民心中犹豫不决,便是因为李幼良虽然出逃突厥,但是他原本便是凉州都督。

凉州原本便是大唐抵御突厥的门户,所以李幼良带着人进入突厥并不能说明他有了叛国之心。

而其他关于李幼良叛国的却都是流言,并没有太多的铁证。

要说这件事还要怪裴矩。

他当时将李幼良带去的人全部干掉了,一个活口都没有剩下。

如果稍微留几个活口,现在的情况也不至于如此地尴尬。

“行,皇叔如果今天真的要一个说法,那朕就告诉你。李幼良暗中养士,交结境外,东窗事发之后又北奔突厥,如此行径其罪当诛!”

“为保全郇王一脉的颜面,为了不让长平肃王的忠勇蒙羞,朕亲赐他一死,不再株连,他的后事一切从简!”

李世民义正言辞地说出了最后的决定。

郇王李祎乃是李幼良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六叔。

当年李渊登基之后追封了李家先祖为王,为帝,郇王李祎便是追封的六王之一。

而长平肃王

便是李幼良的哥哥,李叔良。

李叔良生前获封长平郡王,武德四年,抵御突厥入侵,中箭而死,死后谥号为“肃”。

所以李世民刚刚称呼他为长平肃王。

面对李世民的突然爆发,李神符也是一怔,他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说得如此斩钉截铁。

“陛下……”

面对李世民的强硬态度,李神符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回过神后,他正准备继续发难却被李世民打断了说话。

“皇叔,这件事证据确凿,之前没有当朝公布也只是为了保全宗室的颜面!朕希望,这件事就这样低调处理吧。”

这一次,李世民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犹豫,让李神符还想说什么,也没有办法了。

他之前能如此硬气,都是建立在李幼良没有谋反的基础上,李世民现在的话无异于釜底抽薪,让他一时也没了立场。

“臣,遵命!”

既然这件事已经有了盖棺定论,李神符也不说什么了,一脸颓废的离开了御书房。

其实李幼良对于李世民有些不满,李神符也是知道的,但李神符也没想到,这个人居然真的做出了背叛家族的事情。

等到李神符走了之后,李世民便转头对长孙无忌问道:“刚刚听你说起律法的事情,现在新律改得

如何了啊?”

“无忌愧对皇恩,臣如今还在搜集前朝律法文献与刑部大臣们商议,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修改方向!”

长孙无忌一脸愧疚地说道。

“陛下,这是臣等的失职,也不是只是右相一人的原因。”

一同进来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开口承担了责任。

其实这倒是也不怪长孙无忌和房、杜无能,只是李世民刚刚登基,他们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而律法修改涉及了大唐的方方面面,短时间他也确实是有心无力。

“哎,朕知道其中的难度,朕也只是随口问问,爱卿不要放在心上。对于你们的办事能力,我还是很放心的。”

李世民一面随口安慰三人,一面却是认真注意起李佑的心声来。

他刚刚提起修改律法的事情绝对不是随口问问,而是想让李佑出力。

对于李佑的性子李世民现在也算是摸清了个七八成。

类似这样的事情,直接去问李佑,李佑定然会想一些看似内容丰富,但是却毫无价值的话出来敷衍他。

反倒是李佑心里的吐槽更加有效。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李佑为什么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但是既然已经来了,他肯定不会放任李佑在后面偷懒。

果然,李世民等待的吐槽如

期而至。

【刚刚李二还挺威风的啊,呛得那个老家伙大气都不敢出。】

【哼,叫你这个老家伙经常训斥我,这一次踢到铁板上了吧。】

【哎,修律法,果然是个麻烦的事情。】

【如果我没记错,《贞观律》要等到贞观十一年才颁布出来,李二,你就慢慢等吧。】

“太久了吧!”

一听到还要等十年,李世民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一丝焦急的神色,口中也不由自主地说道。

之前李世民已经知道自己只有二十几年好活的了,如今只是一个律法就要等十年,让李世民有些着急。

律法乃是治国的基础,《贞观律》一日不出,李世民的治国理念便一日不能成为治世的准绳。

这十年的时间,李世民等不起。

“陛下,臣等一定,竭尽全力,尽快完成律法的修订!”

长孙无忌等人听到李世民的话,认为李世民是在责怪他们,连忙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然而此刻李世民心中烦躁,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让他们站起来。

“陛下,臣等知道律法一事,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