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表忠心(1 / 3)

没了供货商承担物价风险,那这风险自然是转移到超市经营者上。

友谊超市创始人并不像安辉耀那样高瞻远瞩且走薄利多销路线,在那些香江供货商纷纷退出后,他只好拉内地供货商。

众所周知,眼下百货生产,大多数还是由国企掌控。

想要在内地超市经营得风生水起,除了做好赔钱抢占市场打算外,还得有通天关系才行。

不然,一个扰乱市场经济调查就足够让你糟心。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安辉耀去年在川省大水无私奉献的好处了。

经这一出,安辉耀背景已经是红得不能再红。

如今,安辉耀手中持有内地第一民营企业家金牌,那些当今内地民营产业遇到的时代问题在他面前都不存在。

当然了,安辉耀还是要懂得做人。

不能仗着有免扰金牌在,就随意干扰市场经济。

就拿惠康超市来说,京市的惠康超市进货除了香江供货商外,其他全都由各大国企中进货。

这样既能照顾到了国企,又能京市居民享受到超市带来的新奇便利感。

另外,安辉耀这照顾国企举动也让他拥有拒绝那些质量不达标的国货权力。

苏大强是一位国企工人,这天他从厂里下班回来见到妻子拿着一张奇怪纸刊在看着。

“看什么呢?”苏大强走向前去问。

妻子回答:“今天我下班回来遇到一人,这人正在给邻里乡亲免费发报纸,我好奇就要了一份回来。”

苏大强看了眼妻子口中的‘报纸’,身为知识分子的他,说:“这是广告。”

妻子不懂:“广告?”

苏大强妻子文化程度不高,不理解广告是什么。

苏大强解释:“你可以理解为电视上放的那些推销商品节目。”

苏大强这样一解释,妻子懂了。

“大强,超市又是什么?”

妻子这样一问,问到了苏大强知识盲区。

尽管苏大强是知识分子,但他也不是对所有事物都了解。

超市这东西,还未在内地流行起来。

苏大强不想在妻子面前暴露他也不知道尴尬画面,他顺着话说:“超市可以理解为新兴的卖货市场。”

苏大强之所以会这样说,这得归功于惠康超市的广告报纸上印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这给了苏大强解释空间。

说到这,苏大强拿过广告报纸一看,说:“你有没有发现这上面的东西比市场要便宜一点?”

为了吸引顾客,安辉耀在惠康超市宣传报纸没有采取惊爆眼球的打折战略。

这个时期的内地,就算安辉耀想这样做,内地官方也不会允许,就算他是安辉耀也不行。

提前预料到这点的安辉耀,没有选择自讨没趣而是将广告上的商品比市场价低一点价格登出。

安辉耀相信,光凭这一点加上超市新兴事物,就足够让看到广告的京市人民对惠康超市产生好奇了。

妻子点了点头:“看到了,但我怕这是骗人的。”

苏大强妻子这样说也很正常,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上涌现出不少浑水摸鱼粗制滥造的商品。

也正是有这点原因,天听官方才在去年给改革开放踩了一脚急刹车。

见多识广的苏大强很自信的说:“这个惠康超市开业这天正好我休息,到时我去看看就知道了。”

苏大强家这一幕在京市那些收到惠康超市报纸广告家庭反复上演。

加上安辉耀同时在京市台上打广告,等到惠康超市正式开业这一天,超市门前聚集着大量闻声而来的顾客以及吃瓜群众。

京市人民一进入惠康超市仿佛是进入了新天地一般,惠康超市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京市人民看花了眼。

全新的自由购物模式加上低于市场的价格,惠康超市想不火都难。

跟广市的友谊超市就开业火了一段时间不同,京市的惠康超市火到短短三个月在京市开了三家超市地步。

就在京市的第三家惠康超市出现,沪市的惠康超市也随之开业。

当一家拥有领先时代服务态度与产品质量的超市,抱着不亏本就算成功的经营理念。

在内地这个超市蛮荒市场开疆拓土时,那可谓是一路平推。

一年的时间,内地的京沪广深等发达城市,都能看到惠康超市身影。

惠康超市之所以能扩张如此迅速,这跟地方官方强烈支持脱离不了关系。

惠康超市的成立,不仅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国企物资积压困状,同时还带来不少的外汇(港元)。

这一波操作下来。

惠康超市用一年不到的时间成为内地超市绝对老大。

各地官方处理了积压货物又赚到了外汇。

惠康超市香江供应商拓宽了内地市场。

内地人民体验到了全新购物方式以及廉价实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