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入主大明> 第47章 大明马之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大明马之殇(1 / 2)

“殿下。”

几次跳出来却都没得到想要结果的廖銮,倒似没受到熊十四的丝毫影响,此刻竟又开口了:

“内臣除了如数归还所借马匹之外,还愿代亡兄廖堂归还其生前所借军马。”

“哦?廖公公如此深明大义,孤心甚慰。”

这次,朱宸濠倒是觉得廖銮这家伙不那么讨厌了。

“另外,内臣还愿再捐出1000匹马,以助殿下讨贼。”

廖銮为了往上爬,不惜下血本了。

当然,廖銮所说的,不可能是真正交出1000匹马来。

他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马,只能是折算成钱抵数。

“好啊,廖公公为我大明而不惜舍弃家财,孤当代万民谢之。”

说完,朱宸濠还朝着廖銮拱了拱手。

“殿下言重了,为诛贼尽上一份心力,实乃我等做臣子的本分。”

廖銮这番话,可把其他人给气坏了。

有他这么一搞,这帮人可不都得多出点血吗。

“廖公公真乃国之栋梁,待孤诛灭奸佞,必在圣上面前保举公公掌印北京御马监。”

“多谢殿下。”

对于宁王的承诺,廖銮大喜过望。

北京御马监可不同于南京的同僚。

它不光实实在在地统领着一支禁军,还负责管理大片皇庒和草场。

不但有兵权还有财权。

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跟司礼监相抗衡的宦官衙门。

廖銮若真当上了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那就真是一步登天了。

明朝中期,一匹马10到20两银子。

当然,经常需要投放精饲料的战马,价格要高上一些。

可就算如此,再加上廖堂的,廖銮也不过拿出几万两银子而已。

虽然这笔钱不少,可要是真能换得掌印御马监,那绝对是千值万值。

相较于终于得偿所愿的廖銮,某些人就很不开心了。

比如刘吉和熊绶。

这些跟着朱宸濠起兵的太监,谁不眼红那个位置?

可宁王已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声了,他们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这帮人里面,也就刘泉没啥感觉。

毕竟,以他的身份,只要宁王成事了,那肯定是要执掌司礼监的。

朱宸濠想方设法从这帮勋贵跟太监手上搞马,也是没办法。

因为,他是真的很缺战马。

不光他缺,其实整个大明都极度缺乏优质战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全都是因为朱老四死后继位的那帮明朝君主们,所实施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才最终造就的。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是直接毁坏良田,然后将之改造成牧场的策略。

这种做法,也就使得南北方皆有大片可供放牧的草场。

明朝初期也得益于此,根本不缺少马匹。

朱棣登基后,更是大力养马。

到他驾崩时,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万匹!

也就是说,在朱老四那270万的军队中,差不多得有一小半都是骑兵。

然而,随着朱棣驾崩,继位的仁、宣二宗完全更改了前朝对外积极进攻的政策,逐渐变为以防守为主。

在这种国策下,骑兵的作用迅速降低,更利于防守的步兵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段时间里,大明的骑兵不再主动出击,蒙古部族也开始休养生息,边关几乎没了战事。

于是缺乏实战机会的骑兵战力迅速下降。

紧跟着,马场也被权贵大量侵占。

随之而来的,则是战马的数量出现断崖式疯减。

朱棣死后不到20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铁骑就已战力全无。

这也使得“土木堡”一役,区区数万瓦剌骑兵便能如入无人之境,于数十万大明军中奔逐往复,肆意杀戮。

随后大明的军政、马政更是每况愈下。

卫所士兵纷纷沦为勋贵、宦官和将校的农奴与免费劳动力。

战马也被大量侵吞。

最后,各军中多只剩下一些瘦弱不堪,奄奄一息的驽马。

面对此情此景,喜爱打仗的正德帝倒是想要有所改变,以提高战马的数量和质量。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朱厚照对南京战马的消失不闻不问,的确可能是因为当年还小的缘故。

当然,还有就是南京离他实在是太远了些。

朱厚照虽想改革,但这小子却并没有什么实用的好方法。

他只是一味地派遣贪官酷吏去压榨那些被强行摊派养马的民夫。

在朝廷的疯狂盘剥和逼迫下,养马户们即便拼尽全力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于是,最终引发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

参加起义之人,许多都是负责养马的农户。

而接下来的多场大战,也都发生在大明的传统马场内。

这样几年打下来,对明朝本就衰败到极点的战马养殖而言,更可谓是雪上加霜。

所以按照如今的形势,除了边军还能基本得到满足之外,就算是北方都已非常缺少优质战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