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最强汉帝> 第176章 一位让公孙度十分忌惮的人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 一位让公孙度十分忌惮的人物(1 / 2)

“要想抵挡住镇北王府的兵锋,其实也并不难,徒河、宾徒、昌黎、扶黎、无虑五个县大驻军即可。

其中,辽东属国的昌黎县和辽西郡的阳乐县距离最近,互相对垒,需要驻强军。

扶黎与宾徒两县次之,三县形成掎角,可攻可守,徒河和无虑两县则可以少驻些军都没有问题。

若是贾诩敢打徒河县或无虑县,我们便可兵出昌黎,直接攻打他们的阳乐县。

若是贾诩攻打我们的昌黎县,扶黎和宾徒两县则可以快速驰援。

若是贾诩攻打扶黎或宾徒两县,昌黎则能很快回军咬住他们的尾巴,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可以说,只要这五县部署好和守好了,那么,贾诩若想攻克我们辽东,在烈看来,无疑将非常难。”

王烈缓缓说道。

他虽然不喜欢战争,也希望公孙度投降镇北王府,但他到底是辽东郡的长史,且是个做人做事都很有原则的人,公孙度需要他献计献策,那他就献出自己最好的计策。

至于防不防得住镇北王府的大军?那就不是他王烈该考虑的问题。

“宁非常赞同王长史的计策。”

管宁附和道。

“很好!”

公孙度也忍不住眼睛一亮。

他也并非庸才,王烈的计策好与不好,他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公孙度道:“既然如此,那就抽调九万大军,由本太守亲自统领,管宁、王烈陪同,一同驻扎在昌黎。

宾徒、扶黎两县则分别由康儿和恭儿各领一万大军镇守。

徒河和无虑两县则分别由柳毅、阳仪两位将军各率领五千兵马镇守…

至于刘政,可以跟随柳毅和阳仪两位将军一起去徒河或无虑,或者跟随本太守到昌黎也行。”

说到刘政时,公孙度明显停顿了一下。

事实上,公孙度的心里是非常提防刘政或者说非常不喜欢刘政的。

为啥?

有人说,刘政是幽州牧刘虞之子?公孙度在辽东做大,作为幽州牧的刘虞不能不管,让自己的儿子潜伏在公孙度的麾下做事,以此打入楔子,为以后收复辽东,统一幽州做准备?

其实不是。

刘虞是有儿子,但他的儿子叫刘和,不叫刘政,目前也不在辽东,而是出任镇北王府二十几支地方预备役安全部队的统领之一。

不仅是刘虞的儿子出任了地方预备役安全部队的统领,镇北军、杀神军实行团长加副团长模式后,抽走了大量的原地方预备役安全部队负责的统领,现如今大病痊愈的黄忠之子黄叙、赵云赵雨之哥赵风、沮授之子沮鹄等,镇北王府的一批二代人物开始崭露头角。

因此,刘政是刘虞的儿子,是错误的,再则以刘虞的脑袋,也不可能想到这个计策,且不说潜伏之人还是自己的儿子。

刘政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青州北海人。

汉末舞台上也有一些北海人,如郑玄、王脩、邴原、管宁、徐干、王和平、孙乾、孙邵、滕胤等。

其中郑玄、邴原、管宁都是当世名士,孙邵在历史上更是吴国第一任丞相,孙乾在后世知名度也不低。

历史上关于刘政的记载很少,在《三国志·邴原传》里翻到的东汉时期叫刘政的,就有三位。

一位是东海靖王刘政。

一位是河间惠王刘政。

一位右北平太守刘政。

这其实都不是现在的刘政的身份。

现如今公孙度麾下的这位刘政,是邴原的同郡友人。

邴原也是后世之人所熟悉的名字,邴原、管宁、华歆在汉末被合称为“一龙”。

由于汉末黄巾之乱爆发,天下随之进入了动荡时期,邴原就选择跑去相对安稳的辽东郡躲避战乱。

此时的刘政,与邴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乃至结伴而行。

《三国志·邴原传》曾这样评价刘政:“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

也就是说,刘政与在汉末与管宁、华歆合称“一龙”的邴原,都是属于那种有勇有谋的人才,而刘政可能比邴原更强一点。

因为他,带有一点雄气。

这一点,在刘政到了辽东之后就可以看得出来。

那么多人到辽东避难,独独刘政惹恼当时在辽东郡担任太守的公孙度。

为啥?

因为刘政带雄气,并不想寄人篱笆之下,刘政凭借自己的才能在辽东郡搞了点事,公孙度对他的态度是又敬畏又厌恶。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刘政想在他公孙度的地盘上颠覆他公孙度对辽东的统治啊。

这公孙度能忍?

为此,公孙度下令直接抓捕刘政的家属,更是恨不得抓捕刘政直接处死。

但很显然,公孙度也很顾忌,刘政是个能力非常强,且与他一样,带有一股雄气的人,若是逼急了他,辽东可能会陷入内战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