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三章 扳倒最后一根柱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三章 扳倒最后一根柱子(2 / 4)

《史记•项羽本纪》中,樊哙曾对刘邦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的南唐就是大宋嘴边的一块鱼肉,只要想吃,随时可以拿去。

李煜万分恐慌,找不出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只能搬出他善用的认怂战术,向赵匡胤上表,祈求赵匡胤怜悯,能够保存住南唐的国号。

李煜又都有哪些怂操作呢?

一、“会岭南平,煜惧,上表,遂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李煜上表,请求去除国号“唐”,自己将“唐国主”改称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赵匡胤同意。

二、“上表请所赐诏呼名,许之。”

一般长辈给晚辈写信的时候都是直呼其名,李煜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大宋皇帝以后再给李煜写信下诏,可以直呼其名,比如:李煜(收)、李煜(亲启)等,以求降低自己的身份。赵匡胤同意。

三、“煜又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名中央机构。

为了避讳正朔,显示自己对大宋的彻底臣服,李煜继续贯彻“降制示尊”基本国策,主动降低自己的政权级别,放弃尊严,只求能够偏安一隅、苟且偷安。

开宝五年(972)正月,李煜下令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把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御史台改称司宪府、翰林改称文馆、枢密院改称光政院。

四、“降封诸王为国公,官号多所改易。”

将南唐诸王的称号降称为“公”,自己的弟弟李从善,从郑王降为楚国公。

五、摘除皇宫宫殿象征皇权的鸱吻。

龙生九子,鸱吻是龙王的儿子,又叫鱼龙,是鱼和龙的结合体,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从汉武帝时起,建造宫殿时都会放上鸱吻,古代惯例是:鸱吻只能是皇帝用,百姓家绝对不能用。

中主李璟时,虽然嘴上说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的殿脊的兽头都设有鸱吻。李煜继位南唐国主后,—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李煜就命人搬梯子上房将殿脊的鸱吻撤去,使者走后再把殿脊的鸱吻复原。这次,李煜下令撤去鸱吻,不再使用。

六、由穿黄袍改成穿紫袍。

古代的皇袍是黄色的,黄色也是皇家御用颜色。大宋官员的官服是紫色的,—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李煜赶紧换上紫色的官袍,宋使一走,李煜把衣服再换回来。

七、金鸡成怪鸟。

按照金凤颁诏的礼仪,凡遇新帝即位、国家庆典、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举行颁诏仪式。届时,皇帝要在皇宫城楼的大殿上宣布圣旨,然后将诏书放在一只金鸡的嘴里,顺墙送至城下,礼部官员在城下跪拜迎接,然后用快马分送至全国各地,布告天下。

现在李煜尴尬了,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江南国主”,这种“金凤颁诏”,赵匡胤可以有,李煜不可以有,再使用这种金凤颁诏的仪式,就是“僭越之罪”。

大宋使者在宫殿前发现了这只“大金鸡”,报告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很生气,就质问南唐的使臣陆昭苻,陆昭苻立刻辩解道:“陛下,此非金鸡乃怪鸟耳!”

一听此言,赵匡胤禁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情也就算糊弄过去了。李煜听闻此事,“吓死宝宝了”,赶紧命人把这只金鸡收了起来,再也不敢使用。

八、“长春节,别贡钱三十万,遂以为常。”

开宝五年(972)二月二十六日,李煜派遣他的七弟郑王李从善到东京,为赵匡胤过生日。这次他给赵匡胤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贡钱三十万贯,这事以后都成了惯例。

赵匡胤也不客气,照单全收,还趁机将李从善留在了东京,晋封他为泰宁节度使,在汴阳坊赏赐一处大宅院,李从善挂职留宋,实际上给扣下来当了人质。

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入京道谢,冯延鲁到了东京后,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就匆匆无功而返。

这年年底,李煜又给赵匡胤送去了年货,“煜又贡米麦二十万石。”

这一系列弱爆了的降尊操作,让南唐国主李煜,已经卑微到尘埃里去了。他完全不顾及君王的脸面,只为告诉赵匡胤,自己已经跪拜在您大宋天子的脚下,无意与大宋作对,幻想能博取赵匡胤的同情,一心只想做大宋的附庸国,让大宋找不出任何借口来攻打南唐。

政治不是小孩过家家,赵匡胤的心思李煜永远不懂。南唐改改名字,进点贡,雄才伟略的赵匡胤丝毫不会看在眼里,他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天下大一统,让全天下都姓宋。

有商人向李煜告密,说宋军在荆南建造战舰千艘,南唐形势危急,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大宋战船,李煜怕惹火上身,一点不敢造次。

被国事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李煜,只有在小周后的柔情蜜意里,才能寻找到一丝生活的乐趣和快感,有时他也和臣子们一起饮酒买醉,麻醉自己。

据不完全统计,李煜从继位到公元973年(大宋开宝六年)的十三年时间里,一共向大宋进贡了金器不少于五千两,白金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