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娘,长茂叔也想种种试试,问我们要藤,您看给不给?”宋明孝看着娘语气有点虚。
这野菜藤可是为了娘种的,如今活了,肯定能结果子的。
那可是吃食,随便送人可不行。
可长茂叔帮了他们不少,前段时日种菜的经验没少给他们说,否则野菜藤能不能种活还真不知道。
裴玉闻言立马笑了:“给,你看着给就行,要是没活就让你三叔明年再种,咱们家的野菜藤也不多,就说等咱家种成了,到时候给送几株好的去。”
裴玉也不是小气,就是地瓜藤确实少,如今还在试种阶段,不知道收成好不好,也禁不起损失。
今天是一个人来讨,明儿就是一村人。
要是够的话,她巴不得每家每户都送一点去,这样她家种地瓜就不突出了。
而且传播地瓜也是一件好事,这可是粮食,能救命的。
宋明孝点点头,得了娘的准话立马跑回工地去了。
家里的地基马上就打好了,他可不想浪费时间,要不是长茂叔的事拿不定主意,他也不想跑这一趟。
宋家宅基地忙了一个多月才停下,一圈占地十几亩的泥土墙,圈住几乎整个平坦的空地。
泥土墙里是房屋院落,不过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院子后方立着凹字型排列的青瓦房,虽然是上半部分木板、底部青砖的构造,但也让很多村民眼红羡慕了。
村里大部分人家还都是茅草加木头的屋子,好点的也就是茅草加黄泥堵的墙胚子,然后用木头或竹条编的廉子加固罢了。
村里用的起青砖青瓦的之前不过六户,如今又多了一户。
前面大门进来对着的就是三大间屋子,是宋家的堂屋和杂物间。
堂屋是两间屋子打通的,右室是用饭的区域,左室是待客的。
左室正中摆着长案挂着山神神像,大鱼山下的村子都是供山神,长案两侧下方的位置分别竖摆着两条长板凳。
顺着堂屋右侧看去,靠墙边的是厨房和小仓库。
长排的屋子,宽度只有正常屋子的一半,却很实用,厨房和堂屋右侧还连着长长的廊道,没有围栏就盖了棚顶。
棚顶是茅草的,不精致,但很实用,就是光秃秃的木桩子有点不美观。
厨房一排是纯木的房屋,没看到青砖,却不知在后一面厨房和小仓库之间有两间小隔间。
两扇木门推开就是两间铺了青砖的浴室,青砖微斜着铺在地上的,方便出水。
堂屋左边的空地搭了两个木棚,里面放着柴火和一些常用的竹篮竹筐。
再往后头走就是一个大院子。
两侧各有两排房,每排有三间,一共四排十二间屋子。
裴玉给分配好了,四个兄弟,以后一人一排,夫妻一个大间,孩子两个小间。
这些屋子都只有大屋有家具,小屋子都只有空荡荡的长炕,大通铺的那种。
这么设计是方便以后孩子们睡,毕竟古代孩子生的多,大通铺就很适合。
院子中间还是空的,啥也没有,有点空荡荡的。
房屋后面绕着廊道,前院那种茅草的,长长的一排直通到柴火棚。
这还不是全部,廊道另一头往前先看到一座小凉亭,茅草圆顶的。
廊道的尽头就在凉亭的右侧,离着凉亭就三四米的距离,能看到廊道连到三间小屋子门前,还往前延伸。
绕过小凉亭往前走,能看到廊道最后是连在一排大屋子的右侧,这排房就分两间。
更大的是主屋,有两间房大,略小一点的是书房,主要是宋恒用。
而右侧方连着的两间小屋子是浴室,靠近大屋的走廊,浴室旁有间茅房,中间隔着段泥土地。
大屋左侧方有三间房,最大的是粮仓,中间小间的是空间,还没规划。
再过来是宋明珠的闺房,也是间大屋子,家具什么的也还没添。
大屋和书房间连着铺了鹅卵石的走道,其它地方则都空着。
院子里空的地方多,看着有点空荡,裴玉想明年春天了再种点花或者果树。
不少人趁着来吃席的人多,偷转进去看看,但到了中院就会被宋明珠叫住。
小姑娘带着玩伴在凉亭里玩,看到有人想绕过凉亭,就开口不让进了。
说后面是她爹娘住的主屋,听到这话没人敢当着宋明珠的面进去,就怕被裴氏找麻烦。
哪怕最后没能走进去看,就光看到前面的也够人嫉妒眼红了。
眼红的人不在少数,更有许多人暗地说酸话。
只道宋家这新房是靠裴氏娘家帮扶才起的,明里暗里的,说宋恒吃软饭。
当初宋恒借钱故意坦坦荡荡,弄的路人皆知。那裴家借二十两的事自然也没有遮掩。
否则他就借到几两银,哪里够盖青瓦青砖的新房,还是分前后院的大院子。
宋恒和裴玉没管那些眼红嫉妒的人,笑呵呵的说着话,反正就是职业假笑。
家具没有置办多少,只堪堪够用,主要是怕有心人算计。
家里盖房具体用了多少银子还能遮掩些,家具可不好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