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赈灾粮(1 / 2)

“加起来才筹得几万两银子,这群当官的一个个吃的肚肥腰圆的,怎么就只有这点银子呢?”

皇上真觉得自己烦恼得头发都要白了。

皇后这时候捧着一个盒子过来。

“皇上,这是后宫妃嫔捐献出来的了,也有三万两银子。”

“这次竟然要用上妃嫔们的私己银子。”

“朕应当是古往今来最穷的皇帝了。”

“皇上,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何必说出来戳自己的心窝子呢。”

皇上:这个时候,你不是应该宽慰我吗?

见皇后的话没了下文,皇上尴尬地扯开话题。

“这次灾情比上次的要严重,我看看让谁负责这事。”

祝涛家中,此时一众大臣聚集在一起。

“祝大人,您说皇上这次会让哪位大人去赈灾?”

“不用猜了,不会是我们在座的人。”

皇上虽然重用他,赈灾这些事情轮不到他去做。

至于经常与他往来,或者经常与右相张不离往来的人,皇上都不会考虑,那只剩下往日中立的那群人。

那群人都是些老油条了,皇上会觉得他们不可信。

那最后只剩下新科状元郎。

这个在京中没有根基,又是皇上钦点的状元。

右相张不离府。

一众大臣围坐着,也是问出一样的问题。

“新科状元。”

长不离淡淡道。

这个新科状元行事低调,不站在任何一个阵营里。

皇上为了保险会用他。

“那岂不是不能趁这次抓住左相那群人的把柄?”

张不离淡淡笑而不语。

这个,不一定呢。

夜里,夜深人静,灯火幽深。

一身黑袍的人走进左相祝涛的府里。

“你来了。”

“是的,左相大人。”

“赈灾的事,知道怎么办吗?”

“下官定会把事情办得妥当,左相大人请放心。”

黑袍人转身离开,幽深的灯光打在他的脸上,正是那个新科状元郎。

在状元郎离开后,祝涛把玩着手里的蜡烛,拿着蜡烛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桌子上。

“我年事已高,也快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

“当个左相,一年到头不过也是拿点俸禄而已,怎么可能够我花销呢。”

祝涛用蜡烛在桌子上滴出一个银元宝的形状。

“只有穷过的人,才知道银子的魅力。”

“这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啊!”

“哈哈哈哈哈!”

祝涛一阵狂笑,他看着桌子上的银元宝,仿佛看到无数的银元宝朝着他的口袋涌进来。

翌日。

运粮的车队从京中出发,朝着南下。

暗中许许多多的眼睛盯着这一车队。

墨一暗中跟着粮队,趁他们不注意时混进了粮队中。

谭斗墨让他找的宁芳芳,如今已经找到了,控制在林太尉府上。

那个宁芳芳,被祝涛的人一剑穿了心。

只是,宁芳芳的心脏与常人的不一样,她的心脏长反了,这才逃过一劫。

墨一听闻广金县也有水灾,这粮队会到广金,他干脆跟着,一路回广金去。

粮队先是去了离京中最近的长兰县里。

军队原地驻扎了。

墨一感觉到奇怪,这粮食是救命用的,不是应该把粮给了长兰县的县令后,接着往南方的县送去吗?

在长兰县里驻扎五日后,军队继续开拔。

墨一是步兵,之前是押送粮车的。

但经过长兰县后,领头的将军黄三便不再让墨一他们靠近粮车。

墨一注意到,押送粮车的人不是之前的那一批人。

那之前的那一批人呢?

粮车经过古照城又驻扎下来。

墨一听闻谭斗墨提起过,古照城的少城主古朔为人正直,是个可交之人。

粮队驻扎在古照城里补给。

墨一前去看过,粮车旁边是一直有人在把守的。

墨一找了几次借口想靠近粮车,都被他们警惕赶走了。

越是这样,墨一就越是觉得有猫腻。

当天夜里,黄三走进状元郎范金义的房间。

“大人,这个古照城的城主是个油盐不进的人,我们可如何是好?”

范金义问道:“那个少城主古朔呢?”

“古家一家子都是这种货色,脾气又倔又臭!”黄三愤愤道。

“那既然如此,把好米给他们。”

“那到广金县之后,如何是好?”

“左相大人有吩咐,说广金县要给好米的。”

“无妨,剩下的那些,把好米装在外头,陈米放在里头,他们当场验出来的只要是好米。”

“后来的事情就是他们存放不当,又与我们又何干系。”

“是。”

黄三听说广金县的县令是个不怕死又难缠的人,心里未免还有一丝担心。

但如若不把好米给古照城,在古照城这里就走不出去了。

反正他也是听命办事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