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重生朱棣之子> 第一百五十九章:大明史上第一位督公(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九章:大明史上第一位督公(下)(2 / 3)

笑容,道:“郑和,你以后出海,必须在外邦贸易中转站设立一座书院,专门教番人认汉字,说汉话,识汉礼,让他们了解华夏,认识大明。”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走吧,郑和,跟我去见父皇,我已经想到了治理秦淮乱象的对策。”

一刻钟后。

文华殿。

宦官李兴入内禀告道:“陛下,太子来了。”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拜见陛下。”

李兴的话音未落,朱高煦就领着郑和来到了大殿之上,躬身作揖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李兴退下,然后起身走至殿中,近距离问朱高煦道:“你不去想办法治理秦淮河乱象,来此作甚?”

他说话的同时,犀利的目光落到了郑和的脸上,后者却立即低下了头。

“父皇,儿臣已经想到了办法。”朱高煦恭声答道。

“是何办法?”

朱棣刚才正为此事犯愁,此时听到朱高煦说已想出办法,不由得诧异问道。

朱高煦道:“父皇,儿臣认为,有两个缘由致使秦淮河乱象的发生。”

“其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朝廷没有给那些花街柳巷设立规矩。因为没有禁令要求他们不得接待番人或官员,而他们唯利是图,自然有钱就是客。”

“其二,番商贡使之中的一些人,之所以要去寻花问柳,乃是因为卖空番货置办成大明的瓷器茶叶等物之后,整日无事可做。他们想了解大明的百姓,可不会说汉话,又没有人充当翻译。而脂粉业的女子唯利是图,自然就勾搭上了这些番人。”

朱棣是举一反三的聪明人。

他听完了朱高煦的分析之后,思维逐渐清晰,当即就想到了两个治理秦淮乱象的法子。

“所以,你的办法是,制定管理脂粉业的相关律令,以及给番商贡使找事情做?”

听到朱棣发问,朱高煦立即接话道:“父皇圣明!”

“你打算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治理这乱象?”

朱棣接着问道。

朱高煦拱手行礼道:“儿臣想请父皇下旨,命郑和提督五城兵马司。”

不等朱棣发问,他就做了一番解释。

“父皇,自古以来,拐卖人口、逼良为娼者比比皆是,儿臣想趁着整治妓院花楼之际,对京城内的所有脂粉业进行一次大检查,肃清脂粉业,还京城百姓一个清明的秦淮河!”

“好!”朱棣颔首抚须道。

朱高煦道:“再者,也正好趁此机会,把五城兵马司的职权确定下来。”

“五城兵马司的职权?”

朱棣念叨了一句,接着便开始回想记忆中关于五城兵马司的来历与职能。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京城设置兵马司,负责城内的治安。

后来随着京城下辖区域与人口增多,一个兵马司逐渐管理不过来,便相继在东西南北设置新的兵马司。

洪武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增设吏目,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

从这一年开始,朱元璋把京城分为五个片区,分别由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

此五城兵马司,相当于后世首都市辖区的公安及城管综合局。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兵马司的长官为兵马司指挥,正六品,五司各一人。

副长官为兵马司副指挥,正七品,五司各二人,视情况而定会增减。

有些嫔妃的父亲兄弟,朱元璋会安排他们担任兵马司正副长官,但只挂职不干事。

再之下有司吏与典吏,兵马司负责京师的治安情况,很多事件就需要司吏与典吏处理。

司吏典吏之下就是小卒,不过这些小卒全由军中的精锐弓箭手充任。

这里特别强调一点,能在古代当弓箭手的人,一般是膀大腰圆的壮汉,能开大弓,也能拿刀剑肉搏,战斗力极为惊人。

兵马司初设时,街区凡有水火盗贼及人家细故之或须闻之官者,皆可一呼即应,救火、巡夜,清廉为政,不取分文。

但是到后来日久弊生,始而捕盗,继而讳盗,终且取资于盗,同盗合污,不得人心。

朱棣继位后不久,升云南布政司使张紞就任吏部尚书。

张紞鉴于五城兵马司的吏治败坏,上书朱棣建言曰:“五城兵马司官,职检验死伤,理刑名盗贼,权如知县。不职者,当置御史纠劾之。”

于是,朱棣给五城兵马司派了一个巡城御史。

只不过,巡城御史不置公署,巡视所至,遇有喧闹,当时遣断,或暂借各卫所公署发落。

历史上,大明京城设巡视御史始于正统时期,由于历史被改变,巡城御史一职也被提前设置了出来。

朱高煦提拔的心腹干将顾佐,就是在担任巡城御史期间以铁面无私而出名,后来才被朱棣委以重任,成为皇命钦差,前往山东地界调查贪腐之事。

朱棣收回思绪,问道:“高煦,你想如何划定五城兵马司的职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