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秦第一狂帝> 第472章 朝堂上轻描淡写的争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 朝堂上轻描淡写的争斗(1 / 2)

听到李晋取长乐未央之意,为小公主赐名长乐。

林琉璃看出来李晋是真心疼爱这个小女儿,心情瞬间就不同了。

“臣妾代长乐谢过陛下。”

李晋应了一声,目光还停留在怀中的孩子身上:“以后要好好养着。”

随后李晋对着外面喊道:“韩忠。”

韩忠走进宫中,对着李晋行礼:“陛下。”

“朕记得内库中不是有几块好玉吗?”

“全部取过来,在上面刻上长乐未央,以后给长乐公主当玩具。”

所谓内库就是李晋私人的小库房。

随着数次战争,内库只剩下了一些玉石器物,现在刚好用上。

“奴婢领命。”

逗弄了一会小公主,韩忠催促了三次后,李晋才依依不舍地将其放下,向武英殿走去。

今日是李晋得胜归来的第一次朝会,够品级参与朝会的官员全数在武英殿中。

就连平日并不多见的皇室中人,眼下都出现了好几位。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吴王李奕率先站出来:“老臣弹劾东阁大学士陈之道,户部尚书赵丕。”

“此二人不思为国分忧,为君效力,反而借着职位权力。”

“在京城大肆欺骗商人的钱财,请陛下为大

秦的商人做主。”

苏正康、向晖等人眉头皱起,满脸愁苦。

借此事吴王闹得宫中鸡犬不宁,甚至组织了不少贵妇人在凤栖宫前跪着,让朝廷拿出说法平息民怨。

苏映雪等人不仅知道陈之道这么做了,甚至连其这么做的理由都知道。

但终归是陈之道在做得太过,与赵丕哄骗了接近十万两的黄金,让京城的商人们极为不满。

李晋冷冷地看向陈之道与赵丕:“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臣知罪。”

“臣也知罪。”

眼看抵死不承认的陈之道和赵丕如今这么轻易的承认眼前的事情。

吴王李奕眼神中闪过一抹快意,仿佛看见了李晋退还大量的金银珠宝。

这些金银珠宝经过重重手续后,最终落到自己的怀中。

苏正康向晖几人心中则是一咯噔。

陈、赵二人如此轻易地承认了,即便陛下想要保全他们,恐怕也不太可能。

李晋淡淡地说道:“念在你二人是初犯,认罪态度诚恳,罚俸一年,你们可有异议?”

谁都没有想到,李晋这么轻易就将这件事解决,一个个尽皆错愕。

在死寂的武英殿中,陈之道的声音传得格外远:“臣没有异议。”

“臣

也没有。”

一瞬间的错愕后,李奕上前一步,掷地有声道:“臣有异议。”

“朝廷花费数年才取信于百姓,被这二人一番搅闹,朝廷信誉就成了空谈,何谈治国?”

“皇叔祖这么着急为商人们说话,是与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是不正当的利益往来?”

李奕是在朝堂上经历过风霜的老人,此时听到李晋这番血口喷人的话被气得不轻。

梗着脖子傲然道:“老臣是皇亲国戚,不屑于商人勾结。”

“原来皇叔祖与商人之间没什么关系啊。”

李奕隐隐觉得李晋的这话不对,但是人在气头上,一时间没有想明白。

顺着李晋的话语说道:“老臣与这些商人自然没有关系。”

“老臣愿意出面,是看不过他们损害我大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李晋转向陈之道:“对皇叔祖所说,你可承认?”

“臣承认。”

“那就再多罚你们二人一年俸禄吧。”

李奕怒不可遏道:“陛下怎能如此偏私?”

“两人堪称大秦的罪人,陛下竟不将他们处死,只是罚了点俸禄。”

“此事传出去,陛下就不考虑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李晋冷声道:“皇叔祖说一说,

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让朕开开眼界。”

李奕一滞,却说不话来。

国家失信于民,在民众中间没有了信誉。

朝廷的命令无法顺利地被民众执行,甚至最严重的时候会闹出造反的乱子。

他虽然年龄大,却没有完全老糊涂。

若当着李晋的面说出商人会谋反,会拒绝缴纳商税,激怒李晋,没有人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既然这样,此事就结束了,以后谁若敢再拿这事做文章,当心自己的脑袋。”

“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在李晋的心中,得罪了商人和普通的穷苦百姓不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大商毕竟是个农业国家,国家的基础是农民,只要不得罪农民,其他的事情都是可大可小。

“臣弹劾京兆尹谢援,结党营私,白日纵酒,荒废公事。”

李晋看向站出来说话的人,脑海中却没有丝毫关于此人的印象。

韩忠小声道:“陛下,这是新任的副都御史戴煜。”

“由苏大人提名,您批准同意的。”

李晋恍然,将目光转向京兆尹谢援。

“谢援,你可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