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秦第一狂帝> 第368章 朕定要厚赏苏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章 朕定要厚赏苏家(1 / 2)

“赵丕,陇西最缺的就是粮食,朕给了你这么长时间,可否想出了对策?”

“陛下,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可以下令让陇西附近的州郡开常平仓。”

“先将第一批的粮食运到陇西,暂解陇西的燃眉之急。”

各地常平仓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以免出现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的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以备战事、灾荒等的不时之需。

“准了。”

赵丕继续说道:“暂解了陇西的燃眉之急后,可以从两湖、江北等产粮之地,调集大批的粮食前往西北。”

“支援陇西的同时也能平定西北的粮价,避免出现富商囤积居奇的事情出现。”

苏正康皱着眉头说道:“先前平定陇西之乱的时候,就已经动用了西北各地的常平仓。”

“现在常平仓之中没有得到补充,只怕运送过去的粮食,最多能坚持几天。”

“很难挺到朝廷从两湖、江北等地征调的粮食过去。”

李晋果断开口道:“那就先从京畿和直隶地区抽调粮食。”

“适当的时候,可以先从有余粮的百姓或者京城商人的手中购买粮食。”

“朕只有一个要求,尽快将粮食

运送到陇西各地。”

陇西的问题,根源上是缺少粮食引起的,只要把粮食的问题给解决,整个陇西的大局就不会乱!

“臣遵旨。”

“赵丕,还记得当初朕为什么让你继续担任户部的尚书吗?”

赵丕浑身一震,记忆重新出现在脑海中。

李晋上台之初,彻查了户部的贪腐问题。

赵丕在献祭户部中所有的贪官后,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尚书之位。

“臣记得。”

李晋冷冷地说道:“你记着就好。”

“给朕听明白了,这次的调粮诸事,朕可以交给户部。”

“所有敢向粮食伸过去的手,全都给朕砍了!”

“若到时候被朕查出来,户部的有关官员敢对粮食下手……”

“赵丕,你就可以下去和你当初的同僚们团聚了!”

“臣遵旨。”

此时,沉思半晌的潘芮站出来道:“陛下,要将粮食从京畿和直隶地区运送到陇西,苏家的商队可以帮上忙。”

现如今的苏家在京城中是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商队平日中押送货物的积极性要比官方高太多了。

若有苏家熟悉陇西的人带队押送粮食,凭借他们多年送货的经验,能尽快从速

将粮食押送到陇西。

现阶段对于陇西百姓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朝廷的粮食能够早一日到陇西,数万乃至十数万的百姓就能挺过这场大灾。

“准奏。”

李晋应了一声,沉吟片刻,转头看向董浅梦。

“把这事单独记一下,事情结束后,朕定要厚赏苏家!”

苏家只有潘芮一介女流之辈在朝为官。

但在处理陇西的灾情之时,不仅拿出一万两的黄金,还将自家的商队给派了出来。

虽说商户之家的规模不能和大秦的国家机器相比。

但有这份心,做出表率,能为陇西的百姓争取到活命的机会,就是大功一件!

闻言,董浅梦提笔将此事记了下来。

赵丕再一次开口道:“大灾后必有大疫,陛下,药材是否要准备起来?”

“你的意思,还需要朕来教你?”

“从各地抽调粮食的同时,要抽出来一批药材。”

赵丕讷讷领命,不敢多言。

李晋转头看向胡谦:“胡谦,你们礼部,立马派人去与大秦那几所医署沟通。”

“尽可能让他们派出一些大夫和药童前往陇西。”

为太医院选太医的事情交给了苏正康,按理说将此事

交给其处理最好。

但李晋留着吏部的人还有重用,只能交给礼部去办了。

“大秦应该有不少杏林世家吧?”

“到时由你们礼部牵头去和他们沟通,只要他们愿意派人去陇西。"

“朕可以赏赐御笔亲题的杏林世家匾额给他们。”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若有皇帝亲书的匾额,对重视名声的杏林世家来说非常有诱惑力。

这等荣耀,连朝廷中的官员都没多少人拥有。

“在陇西功勋卓著的人,朕可适当减免他们的徭役赋税,允许他们来京城翻阅太医院典藏的医书。”

大秦,医术大多是以师徒、家族的形式传承。

虽同属中医,但门户之见和敝帚自珍的态度,却让杏林世家没有办法再进一步。

减免徭役赋税对于这些家底丰厚的杏林世家来说可能诱惑力不大,但是太医院中的医书,却一个有可能让家族医术再进一步的可能!

李晋从荣誉、实惠和底蕴三个方面给足了杏林世家面子。

若还不能打动这些人,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李晋不介意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臣遵旨。”

“工部随着户部运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