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子又换了一出,唱上了琵琶记。
戏曲的主人公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恩爱的妻子,年迈的父母,他辞官不从,广受赞誉。
乐声交加,扮曲儿的人也很卖力,自然赢的满堂喝彩。
“若人人都如蔡伯喈之流,以小家而不要大家,这可如何使得?”
说话的人是三贝勒胤祉,他故意将话说的大声,以确保不远处的康熙能听见。
果然康熙看了他一眼,胤祉忙起身作揖:“皇阿玛见谅,儿臣喝了几杯酒,胡乱评说的。”
康熙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却转而对身边的人说道:“我大清需要武将,却也离不开文臣。蔡伯喈虽是戏曲中的人,却不代表咱们朝堂之上没有这样的官员。上回殿试,人才寥寥啊。朕有心留之者,最后却道了辞,似不愿在朝为官,你说这是为何?”
胤禔脸色沉着,想了一会儿,然后老老实实的说:“儿臣惭愧,是个莽夫,只懂战场杀敌流血,却悟不懂其中道理,一路赶考到了殿试,天子门生,授官任职的荣耀唾手可得,为何就这般弃了?请皇阿玛明示。”
这般谦逊,康熙似乎没有料到,他手背拍了拍胤禔的肩膀,笑答:“许是他们到了大殿之中,才发现在朝为官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吧。”
怎么会呢?
胤禔心有狐疑。
就好比让他一路杀到了敌人的老巢,中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都不打紧,只要最后能手刃敌首,那他也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的。
怎么可能到了关头,却放下屠刀了呢?
胤禔摇摇头,“皇阿玛,儿臣不懂。”
“不懂就算了,朕就随口与你说说话,不用在意。”
康熙双手一握,有些慵懒的靠在宽大龙椅上,而后
。又问道:“朕还没来得及问你,如何?受伤了吗?严不严重?”
胤禔眼神坚毅,笑道:“一些小伤,不足挂齿。能为大清流血,为皇阿玛流血,是儿臣的荣耀!”
“好。”
康熙点点头,一副老父欣慰的模样,他顺手拿了颗面前的橘子,扔给了胤禔。
“你有这个心,朕就高兴。朕决定等日子再暖和些,去趟大草原,你也随行吧。”
终于听到了想听的话,胤禔按捺住心中激切,故作淡然的答了声是。
“是,儿臣领命。”
康熙自己也拿了个橘子,慢悠悠的剥着,又抛了一个问题给胤禔。
“你才回来,或许不知道,为其丰台大营的事儿,十三十四两个闹的不可开交,个个都觉得自己英勇神武,可堪大用,谁也不服气谁。他们那些哥哥呢,也和打小人儿仗一样,抱成团的挤一堆,你一方我一方的,朕瞧着着实心烦。”
“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康熙塞了块橘肉进嘴里,眼睛却在看戏台。
胤禔眼神轻变,却是思考了半晌,才答道:“儿臣以为,十三弟稳重,十四弟勇武,二位弟弟都有过人之处。若是皇阿玛难以抉择,也不必急在一时。咱们不是要去大草原吗?趁此机会,您大可好好考较一番。儿臣手里的兵到时也能给他们操练操练。”
闻言,康熙笑容满面,似乎胤禔这个答案极让他满意。
他轻拍桌案。
“好,按你说的办。”
…………
却说胤祐与胤禔从殿中出走后,一路步行到了御花园。
苏培盛不远不近的跟着,能确保自己听不见两位的对话,却又能眼观六路,瞧着周围有没有不对劲的情况。
见胤祐似乎有些思绪不宁,胤禛便劝慰道:“是在担心弟妹?你
。四嫂在那里面,能照应着,你不必担忧。”
“没有,我在想方才在席间,十四言语不离大哥,似十分亲近,不知他们私下是不是已经早见过面了?”
胤禛皱了皱眉,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
“也不尽然,十四的性子本就如此。”
“四哥。”胤祐忽然想到了一个很敏锐的问题,便问:“十四是你亲弟弟,你就竟是和他好一些,还是和十三弟好一些呢?”
如今两个弟弟为了丰台大营的事儿闹的你死我活的,上次在南书房甚至当着康熙的面差点打了起来。当时在场的除了胤祐,胤祉,就是胤禛。
胤祐和胤祉一人拉一个,胤禛却纹丝不动,一点动作没有。
他笑着回了句:“我自然和十三更亲。十四可从来没有拿我当亲哥看过,他心里只有老八老九老十才是他的亲哥哥,好兄弟。”
“不过,眼下我与谁要好并不重要。老大和谁要好,才值得说道。”
胤禛微微叹了口气,“老八一定会为了十四做说客,去说服老大支持十四掌兵。相比之下,十三的胜算太小了。”
“不见得。”胤祐反驳道。
“若是十四弟已经和大哥见过了,或者说老八老九他们已经和大哥谈妥了。那今日宴席上,十四就不会是那个态度,他不会那么急于的向大哥示好。”
胤祐眼神深邃,语气低沉。
“就算十四性子如此,可他那两个好哥哥也绝不会允许他在得手之后如此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