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璋玉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他们听以后,他们哭得更厉害了,对于以后去哪里,年纪还小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
戴鹤轩一夜未睡,趁其他人睡着以后偷偷摸到戴氏祖宅那放了一把火,火光四起,院内传出下人慌张救火的杂乱声。
“表......表哥,是你放的火吗?”
“你怎么在这里!?”
“我以为你是起来撒尿,就跟来了。”
“咱们回吧。”
“哦。”
————————————
“怎么样,都收到了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伙瞧瞧啊。”
“着什么急,香不还没烧完,怎么没看见黄璋玉?”
“你不知道啊,走之前我可看到他一直跟梁子在一块。那家伙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我担心那十块大洋也被骗了去。”
“倒是有这个可能。”
————————————
“掌柜,就差黄璋玉没回来了。”
“嗯,你去准备准备。”
“是。”
————————————
“我的这件东西一家能赢的,掌柜之位非我莫属。”
凡是回到铺子里面的人,每个人都对各自收上来的东西信心十足,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桌上香鼎里的那柱香,只要香烛燃尽,没有回来的人便被淘汰。
在场的其他人都知道黄璋玉是个强敌,巴不得香烛现在就烧完。
香烛只剩下一个红点,外面传来阵阵叩门声,门外站着的是戴鹤轩,剩下两个人扶着不省人事的黄璋玉。
“你是谁?”
“这里是问鼎堂吗?”
“嗯。”
“是他让我来的,他叫黄璋玉。”
“是璋玉,快把人扶到屋里。”
————————————
“真是扫兴。”
————————————
“烧得很厉害。”
“我们身上没钱,在火车上被查票的发现轰了下来,跟着一辆拉柴的驴车走了一夜。淋了一夜雨,他就成了这个样子。”
“吩咐后厨熬碗姜汤。”
“我这就去。”
“能......能给我们一些吃的吗?”
“没问题。”
————————————
“人来了有什么用,现在不还是晕了过去。”
————————————
“时辰到~~~”
“出堂五人,一人未归。收得的物件皆放在面前的黄布之下,待掌柜瞧过再作定夺。”
“那么大的东西,可真够分量。”
“大有什么用,值钱才是硬道理。”
东西盖在黄布之下,大小跟器形也都能瞧出个大概,最左边放着的东西高18.8厘米,宽34.2厘米,旁边桌子上的黄布紧贴在桌面上,与前面的形成鲜明的对比。
后面的黄布被高高顶起,看样子是个瘦高的东西,戴鹤盈解下毽子上的铜钱放在黄布下面。
“你放的什么东西,谁叫你放的?”
“我......”
“一定是璋玉找到的物件,你怕了?”
“我有什么好怕的,倒是你拿的东西怕是不太对吧。”
“那又怎么样。”
“铺子以经营铜器最为盛名,瓷器放在下面恐怕有些碍眼。”
“铜器是有优势,但不限于此,凡是青铜明器、书画、木器、瓷器以及金石玉器都以考验你们的本事。”
“掌柜说的是。”
“德行也一并考察,诚实守信也是立身之本。此次出行历时一月,此间也一定是多有磨难。东西都摆在了黄布里面,自左至右我依次过手你们拿来的东西,不满者可当面提出质疑,听懂了吗?”
“是。”
“听明白了。”
“是......是父乙簋(注:guǐ)!?”
“卞均益,我没看错吧?你小子不会是从哪里弄来一个假货吧?”
“是真是假,掌柜一看便知,容不得你们在这说三道四。”
当掌柜掀开卞均益面前桌子上盖着的那块红布,原来里面放着的是一件父乙簋。
青铜簋为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和食器,主要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粮食,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大碗,人们使用工具从簋中取食。
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商代早中期簋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
西周时期是簋的盛行时期,不仅出土数量增多,而且形制亦趋复杂,除双耳圈足簋外,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
在青铜器里面,簋也称得上是重器,它的价值也自然不用多说,而此刻父乙簋就这样摆在大家面前,若是真货,剩下几件东西就没有过手的机会了。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此物此簋侈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