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隋废太子> 第一百九十章:季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章:季节(1 / 3)

“天时是天上的时节,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不管是春秋冬夏这样的季节,还是刮风下雨,阳光明媚这样的天气,这都是天时的一种,他和地利一样,都可以在我们打仗的时候,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比方说,如果现在是严冬的季节,那么如果我们在遭受到敌人的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让敌人找不到粮食,也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而且还可以在进行这样的战术的同时,并且附加上一些袭扰的战术,最好让敌人也得不到非常充足的休息,让敌人疲于奔命,无法能够凝结出有效的战斗力。

之后我们就可以以逸待劳,安安静静地吃饱喝足,用我们之前坚壁清野所收割下来的粮食来养精蓄锐,待到对方人困马乏,而我们精力充足的时候,再给敌人发动致命一击,这在历史上面的战争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同样,如果现在的季节并不是严冬,而是秋天,那我们在进攻的时候就可以趁机烧掉敌人的粮草,尤其是那些他们还没有收割完,或者说还没有成熟,但很快就要成熟的粮食,将他们的粮食烧掉,那么敌人接下来的一年必然会因为缺乏粮食而不战自溃。而如果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扭转自己即将失败的局面,就只剩下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彻底放弃自己的尊严,向敌人投降。当然和这条路一样的,也有可能是一直坚持到最后,最后仍然是没有办法,被敌人攻下城池。

但是很显然,这一条路打的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如果想要在其他层面上扭转这样的局面的时候,就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为这支已经缺乏粮食的军队输送粮食,甚至还可以再输送这些粮食的同时,派出一支援军,随同这些粮食一起,为这支已经困守在城池内的军队解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敌人的预料之外,能够先料到敌人这一点,知道敌人会有这样的计划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故意放出破绽?

哪怕是敌人选择运粮的道路的时候,也是一定会派出自己的人手率先向前方去侦查的,那么如果我们够故意露出破绽,让敌人误以为我们前方没有埋伏,也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条路,让他们能够选择在这一条路上前行,但是我们实际上已经在这一条路中埋伏了许许多多的人,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打出一个围歼?当然这样的战争的例子在冰树上也是有说法的,叫做为点打圆,相信你们之前都有读到过,也了解过,但是维典党员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战术,并不是说我将这座城池围上之后,敌人就一定会派来援军。

首先,想要做到围点打援,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要么是这个城池的位置非常重要,位于交通要道,是沟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枢纽,不管是从水路上运输,还是从路路上行走,都需要经过这座城池,如果这座城池线的话,那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连接,也会将顾此失彼。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点打援,这样的战术是完全可以运用的。

而除了这一点以外,也有可能就是被围在城池内部的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国家为数不多的精锐。不管是里面的士兵们也好,还是领导这支军队的军官们也好,都是整个国家的精锐的精锐,或者说里面的有人是整个国家掌权者的亲戚,而且是非常关系紧密的亲戚,甚至说,就是某个当权者的儿子。如果是这样的条件,那么这样的战术也是可以运用的,因为对方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将这支军队给救援出来,不能够让这样的军队被全部所歼灭掉。

当然除了这两种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情况,比方说我们所要围住的城池是对方的都城,这样的位置当然也非常重要,哪怕是他没有我们前面所说的地理的位置。但是因为其本身的意义以及其内部的那些达官贵人们,所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池。哪怕我们只是做出了要进攻敌方都城的信号,那么敌方分布在四周的所有兵力,也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一个统一的集合。

所以说如果你们只是将一个战术,将一个战争的打法进行一个单一的学习,一个单一的理解,并不觉得他和其他的战术和战争的打法有什么之间的联系。那么你们以后在战场上也不会打出什么多么精彩的操作。说不定你们还会被你们的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被你们的敌人打到摸不着北。因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军事家,他所依靠的绝对不是单纯的去学习几个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几个在历史上已经被人打出过的这么一个战役的例子,你们在战场上所遇到的都是你们之前从来不可能见到的情形,你们以后所经历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不同于以往的战争,你们只能运用你们之前所学习到的,理解到的知识,然后把他们整合到一起去理解消化,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候,以及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如果你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官的话,那当然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统领着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一只庞大的军队的军官的时候,你所下达的每一个命令都会关乎着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甚至整个军队所有人的生死!如果你下达了一个错误的指令,那么你所要面临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全军覆没。所以你们必须要充分的知道你们的对手在想什么。你们的对手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