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里,这两位完全不是一路神仙啊。一个是不喜欢却又得罪不起,另一个是真心喜欢,恨不得日日得兄,这背后可以窥兄中国人对待生死、不嗣的一贯态度:生死这种事情太虚幻,即便重视,也是高悬着冷落与置:只有延续子嗣来得最实在,这才是人对抗死亡,得以延续生命的最终法宝。
而对人类的这一态度,最终的谜底可以从少司命的“愁”中略窥一斑,而在大司命不经意间的一句“壹兮壹阳,众莫知余所为“中得到,这位神叹着:一阴啊便有一阳,一死啊便有一生,我掌管着这一切,无偏无向,天衣无缝,这些人类又岂能知道!
换句话说,神那里的生死定数,并非人类喜好中的生越长越好,死越晚越好,而是自有其运行轨迹,人只依着自己好恶选择自己与神的亲疏,时而无限惆,时而又是无限爱态,这些情,全是自寻烦恼,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突然悟到:被人类强行分为掌管生死和子嗣的两位神,原本无差别,本来生中有死,死中有生,一回事罢了
(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的崇拜。《九歌》所祭祀的神袛可分“天神”、“地袛”和“人鬼”。天神五位: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太司命和少司命;地袛四位:湘君、湘夫人、河伯和山鬼,人鬼即《国殇》中为国战死的将士。
男的叫觋,女的叫巫,但通称巫。巫不仅仅从事宗教活动,还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参与政治活动,有的本身就是朝廷的大夫。楚昭王时最大的巫是观射父,同时也是一位参与政事的大夫。他对楚国的祭祀进行了很多很好的规范,作了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祭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