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故楚忆歌> 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一章 千年之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一章 千年之后(1 / 2)

雁过无痕,人过无声,屈子虽逝淹没进历史长河,但奔流不息的汨罗江水诉说着屈子的情怀。年复一年又到端午节,昭月还没放假就想好了要去汨罗江边缅怀这位大诗人,现在毕业一年多了有了份满意的工作,从小就很喜欢屈原的她今年终于可以得偿所愿。

放假前晚乘飞机到达长沙,第二天乘上去往汨罗市的早班车,上午就已到站距离屈子祠不到十公里。一袭白衣汉服,也顾不上吃饭直接奔往她从小憧憬遐想无限的地方。

屈子文化园门口看向园区翠绿满目,更有潺潺流水,据工作人员告知游玩的几个地方(屈子书院,天问坛,碑林,祠堂…)还有一段路程,为节约时间坐上了通行车,班车上热情的小姐姐开始介绍着路边的美人湖,是灵均笔下的香草美人吗表示很强的求知欲,屈子文化园中每个名字都意味深长,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了屈子的诗中。

在饮马塘下车,步行几百米便看到远处的屈子书院,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新建的屈子书院,最喜爱的还是那间写满《天问》诗句的屋子,这间屋子仿佛就是屈子的精神世界,句句向天提问刻满墙壁,再见到屈原手执书卷仰天长叹的铜像。不觉间已驻足良久,轻轻抚过铜像上的书简,其实千百年后屈原还是以这种忧国忧民的姿态站在我眼前,内心说不出来的心酸。还有完美还原《渔父》情景的蜡像,是的,屈子就在眼前…

缓步饮马塘边,在草亭下歇脚,满塘的芰荷不禁让人联想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我初服”。恐怕千年前的屈子还未来得及欣赏这美景吧,芳草无心赏玩便终日忧心楚国未来,当屈原来到汉北写下名篇《离骚》,九年不得王上召见,便知自己已退出政坛。写下《离骚》之时,满满的期许和劝谏,再次被贬则是永无归期无休无止的等待。

当踏上流放江南之路只能感叹“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哀郢》之作不过是随大批移民南迁,那时君主尚在郢都尚在,就已经这般忧心这座都城的未来。当郢都陷落的消息传到江南,屈子还能接受的了?到那时又该是怎样的悲痛?

久居南夷的他历经离愍,看尽民生艰苦。二十年间屈子无法跨越长江只能远远的看着长江对面发生的种种自己却无能为力。再一路向西远游排解内心忧愁:久居南夷,朝济江湘,乘鄂渚,逆流沅水而上,穿辰阳而过,入溆水,观两岸青山……这段时间屈原心里或许没那么沉重,既然楚国世道容不下忠诚贤者,独自幽居深山又有何妨。

从饮马塘小路爬上小山丘,树林中屋舍房顶隐约可见,历代迁客骚人摘录过《楚辞》的句子镌刻石碑上面,石碑陈列整齐,围绕着中间的天问坛。

虽已熟记灵均的诗句,但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石碑上内容,不错过一字一句。

屈子祠前汨罗江水奔流不止,江畔青草离离艾草芬芳,(艾草在《楚辞》里被称为恶草,不知江边的艾草是自然生长还是人们可以栽种,如果是栽种的还是不太支持种这种艾草)听着潺潺流水走在草地上心情舒缓惬意。

南方河边没有那么多淤泥沼泽,所以踩上去不至于弄脏鞋袜很适合散步,终于知道屈子为什么在此地喜散步吟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吾足”在江边坐下,光脚没入清凉的水里,生活在这清净的地方本可以眼不见为净,不管朝堂中的事。

然而整天和百姓们生活在一起,民生好坏不是身处朝堂的楚王和腐朽的贵族能体会到的,可生活在这的每一天屈原都感同身受着民生之苦,可是他又能怎样呢?朝堂的事不许他介入,看着百姓过得越来越苦,楚国被一次次的战争削弱,时常还有别国骚扰边境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逃到南夷落后的地方,屈子又该怎样痛心疾首?

他注定看不开,无法随波逐流变节从俗。

此时驻足在屈子祠前,很简单的建筑物不那么稀奇,却让一个屈子崇拜者总是念念不忘想来瞻仰一番,走过祠堂一层层的高门迈过每一道门槛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情景,“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子所守护的那片土地早已今非昔比,楚国不复存在仅这片土地上的人伴随着汨罗江里沉睡的忠魂延续至今,留下的却是传承万代的不朽诗篇。

“光争日月”四字恐怕真的只有屈子才能担得起。太史公的评价果然公正,再有“光争日月”下面一篇完整的《屈原列传》,能供人们参考的正史关于屈原生平的只这一千多字,关于屈原当年的经历人们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回头看“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今天不见古时的湘江,一江清水从千年之前婵媛至今;千年前的屈子没有留下任何踪迹,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追思。只见冰冷的墓碑,肃穆的祠堂,兰草环绕的雕像,仿若看到屈子当年的奕奕风采。

进入最后一道门便屈子灵位映入眼中,这一瞬气氛很沉闷并有一些晕眩,正后悔怎么没有给屈子上香,没带香,最后想想还是表示一下为好,还是双手合十在灵位前祭拜着。闭眼是脑子里还是面前的灵位,压迫着每一根神经,醒目的字迹只觉得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