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齐云”凌空展风流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其历史颇为悠久,向上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到了两宋时期,蹴鞠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早已不只是贵族之间的游戏,而演化成为了全国风靡的民众运动。
临安府学。
御书阁东侧的训练场内,蹴鞠社的学生们围坐一圈,郭蝈儿站在圈内,正在给他们开“动员大会”,但大家都有些提不起劲儿来。
高瞻嘟囔道:“真是可惜,董立在这关键时刻去考武学了,咱们痛失一员猛将!”
何璧、洪鹄、石磊等人也俱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郭蝈儿一看,就这种状态还比啥呀?直接认输得了!
他正心中焦急,就听得一阵响亮爽朗的大笑声:“哈哈哈,这下感受到我的重要性了吧?别愁啦,本‘猛将’又回来啦!”
大家循声望去,只见竟是董立神采奕奕,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场地来。
众人惊喜不已,纷纷起身迎上前去,把董立围在中间。
洪鹄好奇道:“你不是要退学去备考武学的弓马试了吗?”
高瞻笑道:“肯定是董侍郎死活不同意,硬逼他回来的。”
“切,大错特错!我爹已经想通啦,支持我的选择了!”董立志得意满道,“不过听说朝廷已同意两国府学生员比赛蹴鞠了,这我怎么能错过?当然得回来跟你们并肩作战啦!”
“喔!”
“董立好样的!”
“咱们有希望啦!”
学生们振臂欢呼起来。
郭蝈儿也笑道:“这次蹴鞠比赛,汴京府学队的队长是完颜平南,咱们临安府学队,就由董立当任队长!”
大家全无异议,一致赞成。
董立冷笑道:“完颜平南,哼,平南,光凭他这名字,就该挨揍!”
高瞻一听,兴趣十足地问:“不错,咱怎么揍?”
郭蝈儿皱了皱眉:“你俩别净说这没用的了。”
董立嘴角一撇:“那说啥有用?”
郭蝈儿微带忧虑道:“我虽然不太会踢球,但会看球,那天见完颜平南的蹴鞠水准,着实不低,若是汴京府学生员都和他一样,咱们就有点悬。说实话,我觉得也就你和小衙内的球技还能与他们抗衡,其他人略弱了一点。”
董立想了下,确实如此,不禁急了:“那怎么办?”
郭蝈儿咧嘴笑道:“别着急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董立一愣:“这什么怪话?哎,不管了,先生你就说有啥办法吧!”
郭蝈儿笃定道:“请外援!”
临安城中有一条纵贯南北,由石板铺成的御街,又称天街。它北起斜桥,南到凤山门,长一万三千五百余尺。
街中心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旁是以砖石砌成的河道。春夏之间,河中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飘漾,岸边种植的桃、李、梨、杏,花叶迎风摇曳,一幅锦绣画图。
河道之外,除了供民众步行的走廊,也有诸多铺户商行,鳞次栉比。而南宋民间最为著名的蹴鞠团体“齐云社”,在临安的社址,就位于这御街的最南端。
这是一座相当齐整宽阔的院落,门梁上高架一块乌木大匾,上书三个遒劲潇洒的金字:齐云社。
齐云者,形容球踢得高入云霄也。
董立站在大门口,伸长脖子望了半天,终于盼来了郭蝈儿和八宝,忙迎上前笑道:“呦,范大哥也来啦?”
这还是自武学大门外初相识后,他和八宝第二次见面。
郭蝈儿一笑:“我这师哥可是体育健将,跑过马拉松,踢足球更没的说!”
董立瞪大了眼睛:“马拉的什么?还有足球......”
“呃,我们家乡话,”郭蝈儿吐了下舌头,“说秃噜嘴了,足球啊,就跟蹴鞠差不多。”
他边说便拉着董立往齐云社里边走:“走,进去看看。”
八宝无奈地摇头:这家伙,来南宋这么久了,现代词儿还是时不时地往外蹦!
齐云社中的训练场地,仿似一个大型操场。此时正有左右两军(球队)进行“筑球”,就是需要射球入门的比赛。
而场地的另一侧,四个女社员则在“白打”。白打无需踢进球门,只用展示个人的球技,与筑球相比,观赏价值更高。至于得分多少,仅在于动作是否标准,且白打注重场地划分,若踢出场外,也要扣分。
白打根据人数多少,又有不同的叫法:一人单独上场称为“井轮”,二人上场则为“打二”,三人上场是“转花枝”......七人上场“落花流水”,八人上场“八仙过海”,九人上场“踢花心”,十人上场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