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峻的父亲秦曌宇,也就是新汉帝国的上一任皇帝,驾崩之时只有二十六岁。秦曌宇原本也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秦舜乃是他和皇后所生,深得宠爱,又难得既是嫡子也是长子,两岁就被立为太子。二儿子秦旦、三儿子秦恭都是郦妃所生。秦峻原名秦浣瑶,出身低微,因生母仅仅是个宫女又难产而死,在皇宫中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角色。谁知天意难料,先是皇后染伤寒驾崩,不久秦旦意外溺水身亡,秦曌宇将传说具有祛邪气、保平安功效的宝珠“影月珠”赐给郦妃。哪知秦恭拿到“影月珠”的之后含在嘴里咽了,在郦妃怀里窒息而亡。连丧二子的郦妃精神失常,投水自尽。秦曌宇连遭变故,祭祀天地,下罪己诏,减免天下赋税,只求上天保佑太子秦舜顺利成年继位,又给太子秦舜加派了十个嬷嬷、三十个宫女、五十个侍卫,每天安排一群人盯着秦舜的一举一动。
谁想到秦舜在御花园玩耍的时候被蚊子咬了,感染上疟疾,不治身亡。秦曌宇屡遭打击,悲痛成疾,引起旧病复发,太医医治无方,病情日渐加重。秦曌宇自知时日无多,仿照当时民间保护孩子平安的办法,把秦浣瑶改名为秦峻(据说是让妖魔鬼怪误以为这是个男孩从而找不到人),寄养在太史德家里(据说是让妖魔鬼怪在皇宫里找不到人),认太史德为伯父并认太史信为义兄(据说是让妖魔鬼怪弄不清这一家的关系从而找不到人)。等到秦曌宇弥留之际,他把秦峻和太史信父子、秦监、当时的丞相王经、当时的御史大夫张云川、破军上将夏侯博、裂空将军张云河叫来,安排了秦峻继位并由几位大臣分工辅政的事情。看着抱住太史信不松手的女儿,秦曌宇弥留之际竟然有了一丝欣慰,“女儿啊,朕以前没能好好疼你爱你,但好歹找到了能在今后疼爱你的人……”
秦峻继位后,搬回皇宫,睡不贯龙床的她哭着闹着要太史信陪她一起睡。太史德没辙,让儿子睡在秦峻床边,等后半夜再把儿子抱到外边的床上。在太史信大一些之后,太史德便不再和儿子在皇宫里过夜,而是找了几个大臣的女儿陪着女皇。但在女皇心中,夜里和她的“太史哥哥”一起看星星,两个人在床上卧谈的情景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在太史信那里,每当想起了当年给他的“女皇妹妹”讲故事、捉蝴蝶、捞鱼的事情,也总会感慨不已。
太史信和秦峻成年后的疏远,与太史德有很大的关系。太史德自从受命辅政以来,始终兢兢业业,谦和待人,在女皇秦峻十六岁的时候辞去“监国”,再不过问朝政,但仍旧对女皇施加着自己的影响。他从自己掌握的历史规律出发,向女皇传授“帝王术”,包括如何给有进取心的臣子许愿画大饼,如何敲打骄矜自傲的臣子,如何避免臣子功高震主之类。太史德特别厚道,从不拿别人开刀,专门以太史信作为例子,专业坑儿子五十年。比如太史德经常提醒秦峻对太史信要注意君臣的身份,提醒她要居高临下地对太史信施以恩宠,而不能真心实意地对太史信好,更不能对太史信产生了超出他用途的信任和感情。即使太史信立下赫赫军功,太史德也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大用”,原因是没受过什么挫折,韧性不强。这次太史信在上郡当县令满是失意,太史德更认定儿子将来遇到战况不利的情形会吃大亏,建议女皇短时间内不要招太史信回帝都。
对于自己的儿子,太史德则从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例子出发,提醒太史信无情最是帝王家,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尚且说杀就杀,何况是他这毫无血缘关系的“哥哥”?!太史德始终告诫儿子要把女皇秦峻作为效忠的对象,而非感情深厚的妹妹,更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太史信对自己老爸的话虽然并未全信也没有完全照着做,但终究也认清了一些东西,对于秦峻的心意一直装糊涂。而这次被贬到上郡当县令,更是对女皇妹妹彻底失望。太史信当然知道秦峻派来蒋彦超和一队禁卫军是什么意思,知道秦峻最想听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但终究只是恭恭敬敬地上书感谢天恩浩荡,在奏折里诚惶诚恐地自称“罪臣太史信”。原本他太史信就不图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守护边境安宁,为君主分忧,同时践行那个深埋在心底的信念——守护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女孩。现在,感情逐渐消磨,至少还剩下责任。
太史德到达御书房之后,看到了自己儿子写给女皇的信。信中说,霍慎行疑似投敌,太史信与霍慎行在上郡相遇,顾忌崔羽彤和李霜的安全,因而没能将霍慎行擒获。太史信专门指出,此事不宜声张,否则影响朝廷威望,他本人将尽快抓获或者铲除已经变节的霍慎行。太史德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女皇,沉吟道:“太史信所言有理,此事不宜声张……不过霍慎行到底是什么情形,可以安排其他人查探一番。”
秦峻点了一下头:“霍慎行的事,朕自然会安排人去查。上郡靠近鲜卑,还是太危险了些,等太史信办完这次的差事,朕想召他回帝都。”
太史德拱拱手:“不妥,太史信因罪被贬,直接召他回来,难以服众。况且帝都也没有什么差事非他不可。”
秦峻奇怪地看了太史德一眼:“他离家这么久了,老太史不想儿子?”
太史德行礼:“我自然想他。但老臣身受先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