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廉颇传奇> 上卷:封侯拜将 第104章:中秋晚会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卷:封侯拜将 第104章:中秋晚会2(1 / 2)

上卷:封侯拜将第104章:中秋晚会2

第五个出场的是:在九二三特大蝗虫灾害中,开仓赈济灾民,捐粮三十六万石,捐钱一百八十余万金,使得二十三万灾民都吃饱穿暖,无一人饿死冻死的大善人赵文(隐藏身份:赵奢的爷爷、赵财的父亲、赵武灵王的叔叔),颁奖嘉宾:丞相肥礼。

第六个出场的是:在十廿七国家急需物资制作评比会上,现场一个时辰之内制作出三套优等胡服、四套优质马具、六套优良弓箭套装的动手达人班小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班小鲁虽说是个农民,但是种地的闲暇都爱自己动手做一些器具以改良生产,他不仅仅是种粮大户,也是这半年时间内累计制作的胡服、马具、弓箭套装最多的赵国人,颁奖嘉宾:安平侯赵成(别名: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倒数第二个出场的是:在十一零一科学技能大赛中,以磁极定位器、水流平衡车、飞镖发射仪……等多项发明著称于世的伟大发明家“赵国奇人”,由于赵国奇人在前不久以一百二十岁的高龄离开人世,所以出席典礼的是赵国奇人的孙子赵科,颁奖嘉宾:赵何(赵武灵王十二岁的小儿子,当朝王子)。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以一篇建议、建策型文章使得赵国增加了三十六万人口的著名人口专家:王基峰。王基峰所从事的工作很繁杂,拥有:学者、作家、商人、郎中以及社会活动家等诸多头衔。王基峰师从孔老夫子,是孔夫子晚年收的最后一位不记名入室弟子,虽不位三千学生里面的七十二贤人之列,但他尽得孔夫子的真传。世人皆知孔老夫子著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殊不知孔夫子还有两部更伟大、更神秘的著作:一曰《心宇》,二曰《物宙》,相传:孔夫子只将《心宇》和《物宙》传给了王基峰。

王基峰发扬了儒学之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提倡“多生多育、多子多福”的观点,此外他还有专门的行商和行医团队,一边倒买倒卖为团队提供必要的运作资金,一边也悬壶济世向赵国有困难的人提供救援服务,那些被救援的赵国人对他们非常感恩戴德,自然愿意听他们的话多生后代,而且还愿意帮他们进一步传播“多子多福”的理念……王基峰只有一半的赵国血统,还有四分之一的血统是秦国的,还有四分之一的血统是楚国的,他主要的足迹是在赵国,时不时也去秦国、楚国以及其他国家普及“多子多福”的理论。王基峰是八大行业优秀代表里面唯一一位非“完全赵国血统”的人,赵武灵王之所以将他排列为八大行业精英的压台出场,出于两方面考虑:1、是想进一步拉拢王基峰,毕竟王基峰这种特殊型人才不仅仅赵国想要,秦国、楚国以及其他国家肯定也想要,将他列为压台出场,就相当于赵武灵王向他表明了:寡人无比地重视你,你只要全心全意为赵国做事,寡人绝对不会亏待于你的!2、战国时期年年打仗,岁岁征伐,这一切一切的根本性保障就是两个字:人口。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别看赵国目前在八个国家之中的领域最为垫底,甚至还不如中山国的面积大,但是赵国最近十余年出生的青壮年人口却超过了中山国的三倍有余,所以明眼人都能预测到:未来一二十年赵国和中山国必有一战,而这一战将会是中山国的灭国之战。赵雍将王基峰列为压台出场就是想告诉赵国境内的所有百姓和全部官吏:寡人非常、非常、非常地重视人口资源,你们只管拼命地“造人”,努力地劝说并感染周围人一起造人,“童子军计划”其实就是国家来替你们来养育孩子、教育孩子!

给王基峰颁奖的嘉宾就是当朝太子,赵国的储君:赵章。

(特别说明一下:战国时期非常重视人口资源的国家有秦国、齐国、赵国;比较重视人口资源的国家有魏国、燕国、楚国;对人口资源几乎漠不关心的国家有韩国、中山国等。)

八大各行各业优秀代表的颁奖和致词全部结束之后,就轮到了对八位童子军军营杰出优胜者的嘉奖典礼了。

首先出场的是9—12岁年龄组殿军李亮,李亮胸带红花,骑着枣红马一个帅气的策马翻腾便跃到了舞台之上。

按照组委会的要求,每名优胜的童子军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尽量在现场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以便让其他宾客更好地了解自己。

李亮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之后便开始了一段单口相声的表演,他在台上妙语连珠的表现逗得现场观众是哈哈大笑。

节目之后,便是宣布奖励:李亮被封:代寿长,赐黄金千两、良田百倾、御赐奉天服一件,及冠之年便可享受中郎将待遇。

(赵国的爵位分侯、君、长、夫、造、士……),颁奖嘉宾:韩国节度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节度使作为颁奖嘉宾的出场顺序是提前抽签让天意决定的,并不存在:你给第四名颁奖、我给第二名颁奖就意味着:你们国家和赵国的关系疏远,我们国家和赵国的关系更亲近。)

第二个出场的是9—12岁年龄组的季军乐乘,特别说明一下:这个乐乘是赵、燕两国的混血儿,有四分之三的赵国血统,四分之一的燕国血统,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