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神都锦绣>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同窗(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同窗(三)(2 / 3)

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话中‘六十而顺’方为正解,非‘六十而耳顺’也。”说完,他向那些不认识的学子们行礼而道:“‘皇家卫岗学堂’王禧见过诸位。”

不管有多大意见,学子们礼数还是很周到,见状一齐回礼言道,只是人多,也不大能够对得上人和名字。

“既然汝也是来自‘卫岗学堂’,请问,书中记载‘六十而耳顺’怎可能有错?”有学子当即问道。

王禧道:“六十而耳顺,所指乃是听得进去旁人之言,无论旁人所言如何,皆可听得耳顺,乃有心胸宽阔之意;然子又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知天命而畏天命,当有顺从天命之意,故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方才符合先贤本意,且观先贤一生行事,莫不如此,所谓六十而耳顺,某以为,多属抄录之笔误,非原意尔。”

王禧一番话,指出了《论语》这段内容在后世记载中可能出现笔误的原委,又说明了为什么自己会如此认为,且引用了孔子的话为佐证,可谓极其难以反驳。

既反驳不了,那就换一个,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思路,于是,有一学子向王禧一拱手,而后道:“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问,思作何解?”

王禧先回一礼,接着想也不想地道:“当作‘真’也,真意、真诚也!”

“缘何作此解?”提问的学生又道。

“《诗经》三百篇,作者几人已不可考,又怎可断言每人所想皆同乎?故作‘思想’之解,太过牵强,唯‘真’者,方为先贤本意,即《诗》三百,一言蔽之,真情实意也。”

王禧这一段表述,连没多少学问的王禄听着都觉得有理,甚至于连旁边围观的百姓之中,也有不少人频频点首,更有甚者,还赞同地道:“只有真情实意,吾等才有听懂。”

“正是、正是!”有人高声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无真切情意,何来此佳句!”

《诗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相比较而言,《论语》在读书人中间地位崇高,但在百姓间的影响力,某种程度来说,不如《诗经》,因此,百姓们的附和之声,等于给了王禧最大的支持。

王禄再不懂学问,那也能够听得出来百姓是在夸赞自己的亲弟弟,一时间,顿觉面上有光,连腰板也不由得挺得更直了些。

萧越毕竟比石子他们年长一些,经历的事情也更多,懂得什么叫见好就收,既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那就说明王禧至少为所有来自“皇家卫岗学堂”的学子们赢得了面子,单就此而言已经足够了。

因此,萧越上前一步,先向其他学子行了一礼,接着道:“对不起诸位,吾等尚与友人相约,恐不能久留此地,诸位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皇家卫岗学堂’走一走、看一看,相信定有所获,今日恕吾等无理,先走一步了,告辞。”说完,又拱拱手,权当赔礼了。

王禧他们也不傻,见状即明白萧越用意,一齐拱手行礼道:“吾等告辞,有缘他日再相见。”

来自其他地方的学子们,且不论心里怎么想,但礼不可废,亦是纷纷拱手以作回礼……至此,所谓“争议”就此结束。

<divid=&"c1&"><aonclick=&"getDecode();&"style=&"color:#ff6600;&">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div>

在回“谪仙馆”的路上,王禧、萧越他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其实很简单,两拨读书人,在道路上发生了无心碰撞,正要“说理”的时候,那些其他地方的学子们,发现了他们是来自“皇家学堂”,由于在读书人心中,“皇家学堂”是不以教授“圣人之学”为主的异类,所以当街提出了几个问题,作为解决纠纷的条件,而那五名石子的同窗里,有两个人是预备参加“科举”的,所以在经义之学上造诣并不低,当场回答了,就这么着,小小纠纷变成了一个在大街上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