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吃饭穿衣> 第 439 章 治理银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39 章 治理银川(1 / 3)

六师今后跟回人、蒙古人等少数族裔打交道的日子会更多,六师一定要表现出王者之师、仁义之师的风范,目的是解救全体的穷苦人,打击少数破坏平等公平的霸权分子。

如果回人、蒙古人甚至是满人有意跟革命军合作的话,革命军始终是表示欢迎的。

革命指挥部之所以如此指示六师,是因为姬国卿清楚革命军当前所处的窘境。

自从祭拜伏羲以来,相当于向天下宣布革命军的“独立建国”。

革命军此时的处境跟张献忠的大西一样,是孤立无援的。

最起码满清和大明都不会把革命军当做朋友,因此革命军必须尽快寻找到一些朋友和支持。

革命军成长太过迅速,凝聚力非常小,只要出现一丁点的变故,革命军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革命军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了最初跟随姬国卿闹事的,原西汉水庄的一些兄弟不会轻易背叛革命外,就只有出身虎狼寨的曹忠等人和西和县的萧凌等和苏横叔侄。

至于说崖城里的谢椿等,姬国卿将之列为政治投机分子。

崖城里的那些人投身革命后,在革命军内部形成了一个派系,自从姬国卿有意打压崖城里,并始终不把崖城里一个重要人物童庆摆到重要位置上,崖城里对姬国卿就不再像当初那样忠心于革命了。

崖城里的代表人物不外乎谢椿、谢杉和童庆,因为这三个人都是第一批投身革命的崖城里人。

在革命军内部,崖城里的这股势力非常强势,他们最早投身革命的那些人,此时最低都成了营长。

相对于最早跟随姬国卿革命的原班人马来说,崖城里在革命军的势力甚至高于革命的原班人马。

稍后一些,姬国卿开始重用崔老憨等人,无非就是利用崔老憨等制衡崖城里。

崔老憨等一伙人,才能参差不齐,只有崔老憨还算勉强看得过去,他的一众弟兄实在是不成器。

最终的现状是,崔老憨的一众势力在革命军内部迅速削弱,根本不能制衡崖城里。

再后来,姬国卿想到了大顺阵营的那些人。

只可惜大顺阵营的那些人投身革命的时间不长,资历较低,而且暂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以及为革命事业创造出较有影响的贡献来。

因此,姬国卿暂时无法提拔任何一人到革命军的核心制衡崖城里。

在大顺阵营中,姬国卿最为看重的就是袁宗第和李来亨二人。

李来亨就不用说了,年岁跟姬国卿差不多,可塑性极强,经过几年的锻炼,绝对是革命军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对于袁宗第,军事作战能力是有的,如果再多一些政治头脑,未来很可能也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因此,姬国卿内心深处对李来亨和袁宗第给予厚望。

袁宗第的六师派李秦州的团轻敌冒进,在姬国卿看来,这不叫轻敌冒进。

因为事先六师并不知道马威远会联络阿拉善盟的蒙古骑士,并且蒙古骑士四千人会突然出现在平虏。

李秦州团的全军覆没,是始料不及的、是估计不足和侦察工作的疏漏。

李秦州团能够杀伤蒙古骑兵两千人,已经打出了革命军的威风。

可以说,通过这一战,所有的蒙古人都会对革命军重新审视,不敢轻易跟革命军开战。

因此说,李秦州团的全军覆没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很可能是件好事。既然是好事,就没理由对袁宗第劈头盖脸地痛加申斥。

接下来,袁宗第的六师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军事手段了,而更多的是政治手段。

六师的一个团一千人左右,去到人地生疏的地方,遭到敌人伏击,最终歼敌两千人,而且还都是蒙古骑兵,这一战已经让蒙古人对革命军心存忌惮了。

今后,六师需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动用武力,尽可能地去安抚、笼络回人、蒙古人,让他们对革命军心存痛恨和忌惮的同时,也对革命军产生好感。最起码,不能让这些人敌视革命军。

李秦州团遭到埋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侦察工作没有做好。

可是,在宁夏那里,绝大多数都是敌视、痛恨汉人或者说革命军的回人,革命军的宣传工作在那里很难开展,侦察兵很难进入。

革命军跟甘凉和宁夏的回人军前后打了一年多的仗,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是因为这一带的少数族裔不认同革命,更不接受革命军。

姬国卿指示袁宗第安抚、笼络回人、蒙古人,就是想让那些回人和蒙古人尽快地向革命军靠拢。

武力镇压只能是一时无奈之举,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融入到当地,也让当地融入到革命大家庭中。

接到革命指挥部最新指示后,袁宗第并没有因为李秦州团的几乎全军覆没而大发雷霆,派兵到平虏找蒙古人算账,为李秦州报仇。

袁宗第将师部转移到银川后,在银川开展了大量的安抚、土改、赈济工作。

纵然六师粮草并不富裕,袁宗第还是拿出了大量的粮食分给穷苦人,并三令五申汉人、回人、蒙古人等都是地位平等的兄弟姐妹,严禁革命军战士歧视、欺凌回人、蒙古人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