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吃饭穿衣> 第 229 章 第一波袭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29 章 第一波袭击(1 / 3)

三天之后,就可以带着更多的兵马到七八十里外的红崖山,剿除盘踞在那里的一百余名革命军,再运回大营一些粮食。然后,可以直接将大军开赴到徽州,沿途,只要端掉盘踞在柳沟和大湾两处的各百余名革命军,取得相应的补给,就可以直取徽州。

徽县(革命军叫法)至凤县间,沿着嘉陵江一线,有四个革命军开创的微型根据地,这四个根据地(最新的叫法,旅长姬国卿了解了牛家军的构成后,便不打算放弃已经完成了土改完全成为革命区的成县,和大部分完成土改工作的徽县,命三团和一团的一营开赴到成县,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与牛俦展开游击战。四个营,共十二个连,加上早几个月前就深入到嘉陵江上游流域的侦察兵战士,革命军在嘉陵江中上游流域实际存在的已经达到了十九个连。除了十二个连是在编的正规部队外,另外七个连都属于侦察兵统属的民兵组织。十九个连,留在成县县城的有一个营三个连,留在徽县的有一个正规连和两个侦察兵统属的民兵连,剩下的十一个连分别部署在县城以外的原土匪窝或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带,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断骚扰敌人的后方,尽量消耗敌人的兵力和战斗意志。十一个部署在县城之外的连部,有六个连部不在革命区。这六个连部基本上都在徽县东北的山区中,他们找到落脚点后,为了取得百姓的支持,只能“打土豪、分田地”了。落脚点周围的百姓们得到了粮食和土地,自然听革命军的安排,紧紧团结在革命军身边。这样的小范围互不相连的土改区,姬国卿听说后,将之命名为“根据地”)。

每个根据地周围,都有两三个或六七个村子完成了土改工作,村子中的百姓们得到了从地主那里分得的土地和部分粮食后,他们自然要守住这些好不容易到手的东西,自然跟革命军战士团结了起来,一致对抗未来的敌人。

大山之中,关心天下大事的人凤毛麟角,很多的人都还不知道大明的崇祯皇帝已经死去,如今他们所处的地盘是大顺的。

革命军到来的目的是跟隶属于大顺的牛家军作战,在他们眼中还以为革命军代表的是大明官家。

不管革命军代表的是什么身份,这年头穷苦百姓根本不关心这个,他们关心的就是吃饭。

跟着谁有饭吃,谁就是父母官,是朝廷。

谁把手里的粮食抢走了,谁就是贼寇、土匪。

徽县至凤县之间的四个小根据地,以袁慎道这一连所在的龙家坪最小,只有龙家坪和鱼池子两个小山村,不到五十户三百人。

从红崖山根据地来到龙家坪后,沿途村子的百姓跟着袁慎道连避难到龙家坪,前前后后七八日,龙家坪和鱼池子两个小山村已经聚集了近三千百姓和二十一万斤粮食。

二十多万斤粮食,单供袁慎道连食用的话,能让这个连战士食用两三年甚至更多。分给三千多百姓食用的话,平均每个人只有六七十斤粮食,勉强够吃两个月。

这些粮食,当然被袁慎道连和众百姓们视为珍宝,他们会像保护自己的性命一般保护这些粮食。

粮食作为第一战略物资,是姬国卿来到这个世上后几个月来有着深刻体会的。

原本,姬国卿以为只要手里的人多,就可以在这个时代为所欲为。

慢慢地,姬国卿发现,人多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粮食作为支撑,人越多,不安定的因素就越多。

过多的饥民聚拢到身边,那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如同一颗重磅的□□,只要没了粮食供应,这些饥民就会爆发,并且难以控制。

没有刀枪,可以通过战争收缴。

没有了粮食,靠战争收缴或掠夺,只会造成更大的动乱。

因为,你去掠夺了他人的粮食,势必让他人把你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此时,姬国卿深刻体会到,粮食跟人比起来,前者更重要!

通过各团长、营长等等,把这些理念和意识传达给每名战士。

每个革命军战士本来都是穷苦出身,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们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革命指挥部提出土改时,只要士绅和富户们配合革命军,就不分他们家的钱粮,这样的战略思想很难贯彻到每个连、排、班。

再说,配合与不配合,谁说了算?

把不配合的人都杀了,不就全部剩下配合的人了吗?(为了钱粮,部分人对付富豪已经忘记了姬国卿所说的话,开始不择手段了。贪腐此时已经萌芽,大有茁壮成长之势。只可惜,姬国卿没有觉察到)

各连排班等执行起来时,主动权当然在他们手中掌握着。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支持,只能牺牲少部分的“土豪恶霸”,成就广大的穷苦百姓了。

刚开始时,各连排班战士畏惧于调查处的存在,都是规规矩矩、战战兢兢地。

后来,面对土改过程中众多饥民无法处置时,他们只能将调查处搁置到一边。为了拯救更多的穷苦百姓,“不得已”杀死了“土豪恶霸”,就算被调查处给调查并按军法处置了,那也非常值得。

革命军战士掌握的一条就是,只要不把收缴到的任何东西装入私囊,就算调查处的调查员挑刺,他们也有理由去辩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