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紫色> 第一卷_又一个反转(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_又一个反转(5)(1 / 4)

严格意义上说,年家在满清朝是包衣奴才出身,这里要追索到年家的上几代历史了。虽说年家波浪起伏,东拼西杀的,可在他们的籍贯上都写着安徽怀远,而年家祖上本姓严,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家族里出了一个叫严孟旸的万户,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官了,可惜,在元末的战争中站错了队,不仅自己战败身亡,还连累到家族不得不隐姓埋名逃难,最后落脚到了怀远县许家河柘塘村,从此改姓年。

按照当地的土音,严与年是谐音。而年家在明朝也出了一个大官,叫年富,年富是进士出身,从县里的小官做起,混迹于官场五十余载,先后在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六朝为官,最高的职位做到了户部尚书。

到了崇祯年,年家又有一个叫年有升的人从军,在洪承畴麾下当个下级军官,结果,松锦大战时兵败被俘,就是洪承畴自己也被俘的那场满清立国之战。

按照当时刚刚建立的满清规矩,“被俘愿降者免死、倒戈一击者有功”,年有升被俘后积极表现立功,很快便作为“包衣”举族被编入镶白旗的汉军之中,从这儿说,年家全族都是镶白旗统领的“奴才”也没错。可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全族,也不过就是年有升一个人而已,一个从南方来的下级军官,有啥全族啊?

当时,汉军不是独立的建制,而在满八旗各旗之内的一支汉族队伍,也就是说,是混编在八旗兵制下的,这有些类似美国在韩战之前的编制,黑人连被编制在各个部队中,但却是一个完整的建制。当时的八旗汉军也是如此。到了后来入关,汉军人数众多,这才单独拉出去重新编制汉军八旗,这在历史上是有区别的。

康熙坐稳了江山后,混编在八旗内的汉军仍然不少,我们看电视剧光知道有抬旗直说了,其实,在那个年月里,最多的不是抬旗,而是出旗,到了乾隆朝,一道圣旨,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八旗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全部出旗,而年家因为年有升是在皇太极时代加入的,所以,年家一直保留着旗籍,有旗籍,如果没有功名,那你子子孙孙都是包衣,是奴籍。

年有升跟着多铎东征西讨的也没少捞好处,而他的儿子年仲隆在顺治朝考中了进士,这才算是脱了奴籍,而这个年仲隆就是年羹尧年希尧的爷爷。

按说,年家自年仲隆之后都脱了奴籍,可当时满人的习惯还是讲老根,你是哪个旗下的,你的子子孙孙见到旗主都得自称奴才,也就是没有奴籍的奴才。而在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不仅被授亲王衔,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镶白旗旗主,从这条线上说,年家还真就是他的“奴才”,至于后来说啥包衣不包衣的,那也是胤禛为了控制年家玩出的各种手腕,比如,娶年羹尧的妹妹做侧福晋,让年羹尧成为自己的大舅哥,把年羹尧的儿子留在身边,在官场上照应年家,等到了胤禛登基后,一口气将年家一百七十余口全部抬入镶黄旗,到了这一步,年家还真就是胤禛的包衣奴才了。胤禛登基后,对康熙留下的老臣的确是狠狠的打压了一通,康熙在临走时,为继任者准备了一些人才,可康熙在晚年看人的眼光的确有些不咋地,要不然也不至于搞出十几年的争嫡闹剧了。由于诸王子争嫡,使得朝中风气大变,各种党争甚嚣尘上,而当时的胤禛也的确是放弃了争嫡,他当时的年纪已经过了中年,都快接近老年了。所以,他没有去结交各类权臣,而拢住年家也不过是想为自己将来的王族生活做个后手。所以,当时,胤禛被所有人不看好,对外也以孤臣面貌示人,可没想到,最后的击鼓传花,那个大位砸在了他的头上。

如果是一个年轻人上位,自然会有许多怀柔的手段,可胤禛登基时已经有四十五岁了,他哪里还有时间去搞什么怀柔?所以。他一上台就是疾风暴雨般的变革。那些被康熙留下来帮继位皇帝的人,也没有想到胤禛会上位,在过往的接触中,也没有发现胤禛的强悍之处,所以,对胤禛几乎都是敷衍和应付,这让胤禛如何受得了?于是雷霆手段层出,圈禁兄弟,把隆科多下狱,赐死年羹尧,可以说,胤禛朝十三年的确是血雨腥风。只不过,胤禛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乾隆是不赞成他这一套的,乾隆登基后,全盘推翻了雍正朝的变革,被胤禛打压的诸多人全都被其**,这等于完全否定了雍正的一切,也就是这个乾隆,最后让国家止步不前,最后远远落后于世界,后世平定满族最大历史罪人,乾隆成为第一人。

要说胤禛完全没有想继位,那也是不对的,只不过他掂量自己的分量,觉得希望渺茫,所以,实际上他在当时是放弃争夺大位的。而跟在他身边最要好的兄弟却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胤禵,而是不招人待见的同父异母弟弟胤祥。

这胤禵当时根本无须胤禛去照应,因为从小就受到康熙宠爱,胤禛被罢黜诸多官职在家闲居的时候,这胤禵却是大将军王,率兵在西北征战呢,那里还在乎四哥的关照?可就是在这个时候,胤祥却是麻烦不断,最主要是身体上出了问题,康熙晚年史籍上几乎找不到他的纪录,在政治上得不到康熙赏识,在身体上又无法与其它王子比肩,可以说,心里灰暗的很,可胤祥却不是普通白丁,长期的无官职使他懂的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