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朱着急忙慌的去乾清宫了,他还要仔细的问一问今天在早朝上的表现。这可是他无比在乎的事情,因为小小朱的骨子里是骄傲的,他不允许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好。
因为他的曾祖是洪武皇帝,他的祖父是孝康皇帝,他的父亲是英示皇帝!
在骨子里,小小朱也觉得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只要他想要去做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这孩子。”看着小小朱的背影,朱允煐也忍不住乐了起来,“本来还说长大点能稳重些,这么些年也就惯着他,也就是他敢在宫里奔跑了。”
王承恩低着头不说话,真的要说敢在宫里奔跑的,确实也就是皇太子了。其他人要是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那都是一步步的走的非常稳,遇到了一些急事也就是加快脚步而已。
奔跑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那可是失仪的事情,说不定就是要被责罚的。
当然这些事情王承恩也就是心里想一想而已,宫里人谁敢和皇太子去对比?
回到了乾清宫,朱允煐问道,“朕的内阁,现如今在做些什么?”
王承恩立刻说道,“回皇爷,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正该草拟意见。”
朱允煐微微点了点头,虽然内阁的存在让不少文官心里有些膈应。但是他们也是真的没办法,因为英示皇帝明摆着的就是无赖了,就让内阁这么名不正言不顺的出现了。
现在很多人也觉得内阁非常有权,哪怕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不高,可是比起此前的殿阁大学士,权力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不同啊。
因为现如今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虽然很多人也都知道,内阁大学士也就是能草拟一些小事,真正的大事皇帝不可能让一些内阁大学士看到奏章。但是不管怎么说,内阁大学士现在也都能处理一些事情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全新的大明朝政治格局。
如果是以前,文官集团肯定无比振奋。因为内阁当中就算是有武勋,不过也是以文官为主。另一方面就是习惯了大权独揽的大明朝天子,总算是舍得开始放权了。
这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只可惜大明朝的天子故意让文武百官不自在,内阁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很多人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英示皇帝有意为之,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名不正言不顺,这也是对内阁的一种制约。
平衡、制约,这显然也是英示皇帝骨子里的一个特点。就算是放权,他也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放权,起码是不会让文官集团或者武勋集团单方面的壮大。
遇到这样的一个皇帝,可以说让很多的文武百官非常的不自在。
皇帝太英明了不好糊弄,皇帝有些刻薄不好伺候。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只是臣子呢!
朱允煐笑了笑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些军国大事需要他亲自处置,而那些内阁大学士草拟的一些意见,朱允煐也是需要过目、批复。
就在朱允煐忙着的时候,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皇爷,周王殿下在殿外求见。说是皇爷允准了编纂大典的编纂入宫。”
朱允煐抬起头,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是在忙些什么,这些个事情早就答应了皇叔,一直忙到现在还没落实。朕这皇帝哪里是金口玉言,简直就是食言而肥。”
王承恩立刻帮着说道,“陛下这些时日夙兴夜寐处置国家大事,想来周王殿下也是知道的。”
朱允煐笑着说道,“让他们过来吧,前些时日也是看了大典,编纂的还算说得过去。去让太子准备一下,朕不好赏赐,让太子下一道谕旨夸耀一番。”
朱允煐确实不好直接赏赐,说到底就是《孝康大典》还没有成书呢。现在可以给这些编纂等人一些赏赐,或者是一个正经的身份。但是在没有完全成书之前,显然是不好论功行赏的。
但是要给这些人一些小小的甜头,皇帝不出面的话就让太子出面,还算有着一定的效果,太子到底是国本,太子的赏赐也是一种荣耀。
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办,不管是宣人觐见,或者是去乾清宫传达旨意,自然也都是有人做好的,根本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周王朱橚负责主持编纂《孝康大典》,这是一部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鸿篇巨著。
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壮举,所以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在不断地召集、举荐后,现在已经有超过两千人参与到这部大典的编纂。
能够参与其中的,要么是博学鸿儒,要么就是某些领域的顶尖大拿。这样的文坛盛事,也确实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不管是已经金榜题名的,还是白衣在野的,都没办法拒绝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一些此前曾经有过拒绝朝廷征召的‘隐士’,哪怕是不在乎什么官身,也没办法拒绝参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