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敬之前的印象里,这个时代的火器都充满了前工业时代的粗犷风格,而且由于每杆都分别由一个工匠打造,因此也充满了工匠个人的风格色彩。
可是面前的这些火枪却并非如此,它们或许还没有办法做到更高精度意义上的统一,可是在外形上却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都非常精良。
“拿火药和铅弹来。”
林敬不慌不忙地说道,而这个要求又让众人感到一阵紧张。
“殿下,这是刚刚出产的火枪,还没有经过检验,只怕会有危险.....”
“是啊,是啊,殿下还是等经过检验后再试用吧。”
林敬冷冷哼了一声,并没有搭理众人,而是望向薄珏道:“薄珏,你觉得呢?”
“臣以为殿下完全可以试试。”
薄珏不慌不忙地说道,他迎着众人质疑的目光,坚持道:“臣日日泡在安民厂里,自谓对安民厂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也相信新式火枪的质量,绝对不会伤害到殿下,更不可能让殿下失望。”
“好!”
林敬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端起了火枪,将上面精巧的锁头往后面拉开,然后打开了药池盖子,转身便接过身旁的锦衣卫递来的小药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一旁的吴襄观察地十分仔细,他连忙开口道:“殿下,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什么不妥,就是我认为这种填充火药的方式完全可以改进....”
说到这里时,林敬将火药倒进了药池,然后才摇头道:“不光是这种填充火药的方式要改进,连火药本身也要进行改进。”
“火药本身也要改进?”
这一下就轮到汤若望不理解了,他虽然很佩服林敬在火器方面的造诣,可是这跟火药本身是两码事。
严格来说,在还没有真正化学研究体系的时代里,火药本身就是经验的产物,而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黑色火药依然属于最为常见的火药。
而在火药的配制工艺上,明代的《西法神机》与《火攻掣要》记载的火药配制技艺同欧洲17世纪的火药配制技艺十分相近,从侧面反映了目前中西方火药生产技术上并不存在差距,至于所谓的颗粒化火药技术也早就在明朝得以实现。
不过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在于,尽管两边都采用了颗粒化火药技术,可是欧洲常常习惯用以水车为动力的机械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而东方依然在沿用人工制备颗粒火药。
等到后来的鸦篇战争时期,英国的火药制造工业甚至还采用了蒸汽机、水压式机械、机械造粒缸、蒸汽加热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等一批先进的机械生产火药,并且还用蒸汽机带动转鼓式装置,对火药混合物进行粉碎和拌合,用水压式机械将制成的火药放在碾磨上,压成坚固均匀的火药块,最终用器械将其制成大小均匀的火药粒;再将火药粒放置到烘干室内,市区进行干燥,最后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除去火药粒上的气孔,降低火药的吸湿性以延长火药的贮存期。
英国人通过这种机械操作来生产颗粒火药,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颗粒火药质量稳定可控,而同时期的清朝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木臼、木槽,用木杵手工搅拌火药,得到的颗粒火药自然不如英国人的好。
林敬轻声感叹道:“眼下颗粒火药的制备手段需要进一步机械化,可以考虑用水睡来实现机械配制,至于在平时的使用时,我认为不需要再单独填装,可以考虑选择用纸壳来进行定装。”
“纸壳定装?”
众人很快一愣,不过思想比较敏锐的汤若望和薄珏很快就眼前一亮,他们一下子都意识到了这么做的好处。
在这个前装枪的年代,通常都是直接从枪口往内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头,操作十分缓慢就不说了,光是每一次的装药量都是让人非常头痛的事情,如果装药太多,那么容易出现炸膛,如果装药太少,则打出去根本没有威力。
如果在平日里演练倒也罢了,还可以慢悠悠地进行填装,但是如果在战场上面,这就会成为非常致命的问题。
林敬道:“我们可以把弹头和火药一同装进纸壳里面,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咬破纸壳,就可以把定装的火药全部倒进去,整个过程会迅速许多,再也不用每次考虑需要倒入多少火药了。”
“殿下说的是,臣这就开始准备派人制造定装子弹。”
纸壳定装这个概念并不复杂,实际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因此薄珏很快就反应了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并且也意识到了这里面蕴藏的巨大价值。
汤若望则是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林敬,这位太子爷随口一个主意,就解决了困扰全世界这么多年的难题——要说他不是天才还有谁是天才?
其余人隐隐约约间似乎也发现林敬的特殊之处,不过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对林敬所表现出来的神奇特质早就见怪不怪了。
林敬也不理会众人的想法,由于弹丸早就已经填充了进去,因此他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