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第343章 明末战争的正确打开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明末战争的正确打开方法(1 / 2)

对于林敬而言,眼下他只是一个太子,还没有办法将手伸进京营乃至于全国的明军当中,只能尽量对崇祯旁敲侧击,来推动自己的想法,而太子亲军营则是一个实践自己想法的最好场地。

针对17世纪的军事发展,林敬通过后世的记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十七世纪后,由于火器威力和精度的不断提升,火炮和火枪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角,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将火器比例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像东方的戚俞军改和西方的瑞典步兵方阵,都是这个时代典型的特色。

实际上从一开始,出于对后世一些自媒体印象,林敬还真以为瑞典这个时期搞出来的步兵方阵战术很牛逼,准备让太子亲军营去训练,结果等他翻阅戚继光的兵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可行性。

“中原之地,兼防内盗贼,可用长枪与敌战,则长枪难用何也?敌军万众齐冲,势如风雨而来,枪身细长惟有一戳,彼众马一拥,枪便断折,是一枪仅可伤一马,则不复可用矣。”

意思很直白,也就说在戚继光眼里看来,面对蒙古重甲骑兵硬撞长枪方阵的时候,长枪很容易会被折断,一旦长枪折断后,后面根本不可能挡住骑兵的冲锋。

后来蒙古虽然逐渐衰落下去,可是东虏的骑兵同样是重甲骑兵,当年戚继光面临的情况在今天依然具备借鉴性。

林敬也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出来一点,那就是瑞典步兵方阵之所以在东方无法实践,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时东方战场上的激烈程度远非西方所能比拟,而东虏本身就是当下全世界可以横行的精锐,因为此时东虏军队的披甲率非常高。

实际上,到了明末这个时候,后金本身的冶铁实力非常强,他们每年所生产出来的铁料并不亚于明廷,因此能够将大量铁料锻打成为铠甲,装备给死兵,利用他们来进行冲阵,而面对这种裹着铁甲的怪物,普通的长枪方阵自然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因此,从明朝后期开始,明军面对的情况就是对手的铁甲具装已经开始出现泛滥,,甚至不能排除会出现在单次战斗中对手的铁甲具装比自己的步兵还多的情况,因此在面对东虏的一次由大拉距弓发射的重箭雨攻击后,再通过大量穿着重甲的死兵进行冲击,明军依然在沿用的长矛大斧战术自然已经过时。

所以问题并不是穿越者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明军战斗力的低下,根本就不是靠着外来的所谓步兵方阵能够解决,而是明军一开始就在沿用的长矛阵已经被淘汰了,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明军也先后发展了三个阶段的新型战术来面对北方的强敌。

首先第一个战术是在明朝和蒙古交战的时期,一直到俺答封贡为结束标志,此时的明军已经开始发现了长矛在面对蒙古铁骑时的无力,便通过引入轻便的轻型车营来抵消蒙古人的远程火力,创造了明军步兵与蒙古铁甲具装公平对抗的条件后,再通过加强长刀大斧的形式来对抗蒙古的铁甲骑兵,这一阶段并没有进行很大的调整,只是引入了传统的车阵概念。

不过明军中的车阵与后来准格尔的驼城有很明显的区别,因为明军车阵更加注重机动性,因此都是非常轻便的小车,‘两车相连,可蔽三四十人。每车二人轮推之,一人挽之。二人翼之战则各随地形。环布为阵,马军居中,敌远则使火器,稍近则施疆帑弓矢。逼近则用枪斧钩刀,短兵出战,敌败则军马出追。遇夜则用火箭。虏骑围绕,则火器弓弩四向齐发。势如火城。虏不敢逼。退进所向无前。虏不敢遮。”

不得不说,林敬在看到车阵的资料时才发现,明军的车阵战术本身是很成功的,甚至有过五百明军依托车阵,击退八千蒙古骑兵的战例。

因此,到了俺答封贡后的戚俞军改这第二阶段的时候,明军当中的车阵战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分别从冷热两条线开始克制蒙古人和后金人,并且通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火炮搭载到战车上制造炮车海战术,而这一套战术到目前还在沿用,甚至让此时的东虏都为之忌惮不已。

然而,只可惜由于明军实力的下降,明军在历次大战中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士卒,使得戚俞军改后的很多东西都开始无法得到应用,像戚俞军改中的刀砍马腿战术已经由于兵源素质下降的原因,不再出现在明军当中。

等到东虏崛起之后,孙承宗在经略关宁时期,也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明军改革,而经过林敬的了解才发现,这个时期的明军由于兵源素质降低,反而重新开始使用较为简单的长矛大斧战术,而原本依靠的炮车战术则被后金的盾车所克制,因此在这个阶段,明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面对东虏也就常常落入下风。

而到了这一步,明军在面对清军时,战术上已经没有了更进一步的空间,始终都处于被克制的状态。

也就说,如果林敬光是考虑这个时代已有的战术条件,根本无法让太子亲卫营战胜八旗,唯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强此阶段明军中的火器能力,通过提高火器作战强度的方式,来想办法战胜东虏。

对此,林敬根据后世的记忆的判断,眼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