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怎么和传销惹上了关系?张桐有点纳闷,在李赛凤的诉说中,张桐慢慢的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王学文这人呐因为唐氏综合症的关系,所以造成了语言和记忆上的一些障碍和手脚协调性不是很好。当然还到不了弱智的阶段,不然当年不能让他念到高中。虽然说他高中成绩基本是年纪倒数,但至少高中课程是读完了的。
当年高三上学期,张桐和同学们去ktv聚会喜迎新千年。之后张桐穿越了,王学文在学校里就张桐这一个朋友。所以他当时特别着急。帮着张桐父母忙前忙后的一直帮着寻找张桐。这王学文的成绩本来就不好,这一分心学习成绩就更不好。
学校里面开过大会,考虑着是不是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就不要参加高考,或者干脆高三下半个学期就不上了。到时候学校给他们发毕业证,但是学就别来上了。因为当时淮海的高中教育资源也是属于紧张状态。一个高中班里要挤上五六十个学生,甚至有的学校要挤上七八十个学生。
学生的座位已经小到坐进去就无法动弹转身的地步了。学校希望能把一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劝回家去,把资源留出来给有机会上大学大专的同学。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复习学习环境。
这话好说不好听,但现实便是如此。1999年大学还是扩招第一年呢还没有后来大学扩招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也没什么私人院校之类的东西。99年高中考大学那难度可比二十年后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即便是张桐读的高中在区里也算是前十的高中,但是一届能考进大学的也不算多。一个班级六十个人,能进一本线的大概就一两个,能进二本线的有个个,再来就是进大专的可能再有个七八个。当时每一个有希望考进一本线的学生都是学校的宝贝,生怕病了坏了。
因为当时有三分之二甚至是更多的学生是没什么机会进大学大专进行学习的。而二十年后,高三应届毕业生考入大学大专的入学人数已经从99年的一百五十万人暴涨到了六百多近七百万人。二十年后的高中一个班级如果有六十个人,基本上就几个人考不上大学。毕竟三百分都能念大学了嘛,实在成绩差花点钱也能读。
在当年的那种教育资源和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学校劝退一部分学习不好且爱捣乱的学生不让他们参加高考,这是一件放到全国都算是很普遍,且所有人都认为很正常很正确的现象。
王学文原本也是在清退的行列,原本王学文学习不好,但至少上课积极认真啊。但是高三下半个学期他因为张罗着帮着找张桐,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寻人启事的稿纸和浆糊桶围着淮海城区到处转到出贴寻人启事。也因为这事啊,让王学文的心渐渐不在学校上头。
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就说了,把班上的刺头不爱学习成绩差还影响其他人学习的学生家长叫来做工作。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能因为这些不爱学习的影响了那些爱学习的。
这话是真的不好听,放在现在来看也非常的不公平,但放在当时的环境来说这个选择残酷而现实。而王学文当时也在被劝退回家的行列之中。当时的班主任李赛凤不同意了,她说其他人都好退,但是王学文不能退。
为什么?
因为王学文不是一个坏孩子,他不是不学习不是不爱学习,他太爱学习了,只是他的身体条件让他没法和健康人进行公平竞争。所以李赛凤觉得清退王学文是不公平的,而且对他非常不好。
“这孩子努力的让自己活的和正常人一样,他不是刺头也不捣乱。我们作为老师如果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否定这个孩子的努力,那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他身体本就不好,如果我们在把他的尊严也一起剥夺了,各位,我们这些人还能算老师吗?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最后我们的教育终归是要落到育人身上。王学文因为张桐失踪的事情而受了些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更佳不能给他这种待遇了。各位,我们都教书很多年了。大家想必都知道,教出一个好孩子很难,但毁掉一个好孩子可太简单了。大家真的忍心吗?”李赛凤当场说的这一段话把开会的所有老师给镇住了。
这也算是把王学文给保住了,他跟着上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王学文的父母知道后拉着王学文到李赛凤的家里,要王学文给李赛凤磕头。老师与师父还是有差别的,而李赛凤所做的事情对王学文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师父了。从此以后逢年过节还有李赛凤的生日,王学文总是会带一些水果去李赛凤家中拜贺,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像是长辈亲戚了。注师父和师傅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不要混淆。中国人排伦理天地君亲师,师就是师父。是仅次于父母的长辈。)
从那儿以后李赛凤跟王学文一家也就更亲近了。李赛凤这些年因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再加上乐于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多次被评选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已经从普通高中的高中教师提升到市重点中学当教导主任了。所以张桐去原来的老学校自然是找不到李赛凤的。
这些年来李赛凤对自己的学生也很关照,应该说有的事情真的很神奇。1999年到2000年前后的师生关系变化很快,八九十年代大家高中毕业之后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