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白杆兵>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京师大学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京师大学堂(1 / 2)

马万军的舰队停留在新鸿港,他并没有急着去看金银岛上面的情况。

而是和马万石、马万山商量,如果从鞑子的沿海进攻路线应该怎么走?

马万石说:“我们利用小船逆流而上,到了建州左卫,从那里进去比较合适,如果我们从海边这个时间浪费太长。

因为从海边到建奴的核心区这么长的距离,山区比较多,行路还比较不方便。

如果从建州左卫的,不论是弹药的补给,还是行军途中,车营的兄弟拉火炮都比较方便。”

马万军看了看建州左卫的位置,也觉得可行。

马万山说:“如果是消灭鞑子的话,我建议就从建州左卫建立一个基地,从那里不断的推进。

不论是伤员还是补给,必须要有个基地,不然的话,纯粹靠骑兵也不行,必须要多兵种的配合。”

马万军说:“是的,有几条需要注意的,第一医疗保障,第二就是武器弹药,第三就是粮草补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马万石说:“现在距离秋季还有很长时间,我的想法是重新回到辽东,让大家和家人团聚一下。

然后根据秋季的战争,敌人会采取哪些的防御措施?我们怎么去进攻?要进行演练。

还有建州这个地方山林比较多,到时候肯定会有埋伏、陷阱等,各个手段都有,所以我感觉士兵们要重新练一下山地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一些损失,还有那些受伤的伤兵,不能等打完仗再去救治,所以,医疗队的建设也要加大。”

马万军说:“那好,我们明天就返回,针对这些问题,回去开始做准备,该招人的招人,该练习的练习战场上,很多的都是到这伤口,我们可以简单的培训止血、缝合伤口、包扎、消毒这些基本的动作。”

讨论以后,大家就好好休整了一番,第二天就返回新城港,第一件事,就把阵亡的兄弟们安葬,然后抚恤,还有各总兵的人重新反回他们的驻地。

马万军要求政务司招募一批年轻人成立医疗队伍,专门针对止血伤口缝合,消毒包扎进行培训,暂定招募5000人,有随军大夫负责培训。

至于山地训练,就要马万石、马万良两个人负责,每个队伍都进行轮训。

这一切安排好后,马万军筹建京城的学堂,首先,在京城的什刹海旁边买了两个大四合院,打通以后,作为新学堂的地址。

然后辽东建筑队就进行了入住,主要盖教学楼、宿舍楼、教师楼、食堂、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医疗室等。

行好计划容纳5000人,同时上课,两个月的基础建设,一个月的装修,三个月后准备可以入住。

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在京城还是比较稀奇的,而且三层楼的高度,竟然被御史弹劾违制、僭越,要求朝廷对楼房进行拆除。

马万军才不管什么僭越,反正崇祯皇帝不会因为这个小事来惩罚的。

学校建成完全按90年代那种风格来装修的,校园的绿化包括篮球场,运动场,做的都比较到位。

学校的名字,马万军本身想叫辽东大学堂,但是感觉不合适。

于是进宫求见崇祯,想让他御笔题写学堂的名字,这样既能堵住这些御史的弹劾,又能增加崇祯皇帝的威严。

崇祯听完马万军的来意,想了一下,说:“不如就叫京师学堂,你们准备教授哪些内容?”

马万军说:“叫京师学堂挺好的,我们教的内容是,语文,数学,物理,生物,体育,音乐。语文主要学的是五经四书,其他的书院差不多,我们把算学结合西洋的阿拉伯数字变成了数学。

这两门是主科,其他的生物和物理是培养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去思考事物的发展,看看将来有优秀的成为研发专家。

至于体育和音乐,就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学一门琴棋书画和防身的本领。

这样综合培养呢,不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你准备招收哪些学生呢?”

马万军说:“前期,我不打算向社会招生,主要是灭奴军内部,适合开蒙的孩子,我全部让他们过来单独的学习,这样让他们从小就可以配合的默契。

第二个就是到灾区寻找孤儿,让他们也接受这种教育,一是给他们生存、学习的权利。

二是将来他们会非常的感谢,这个国家给他带来的幸福。”

崇祯皇帝点点头也认可了马万军的想法,亲自提笔写了京师学堂四个大字。

马万军拿着墨宝回去之后,就让工匠雕刻成匾额挂在学堂的门口。一些御史一看是御笔亲书,谁也不敢再来捣乱了。

课本编撰,这些都不用她操心,因为辽东有现成的,包括有些老师也都请了过来,教师楼也已经建好,每个老师都是三室一厅。

马万军从老家石柱拉1000个可以开蒙的孩子,又从辽东拉了2000人,还从河南,陕西等地找了2000多孤儿。经过洗漱、换衣、诊治,这两千多孩子就进入了新的环境。

他们队对马万军非常的感激,尤其听说班上最小的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