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逆天换明> 第一百二十五章 极度恐慌袁大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五章 极度恐慌袁大人(2 / 3)

……”

袁督师不仅对于锦州已经完全丧失信心,还对宁远的防御充满了忧虑。守倒是能守,可粮食吃光就要完蛋啦!

“则预为宁远、山海援者,非蓟门三协与宣大两镇乎。但有兵必有饷,行粮断不可已乞。”

皇上,您赶紧调集蓟镇三协,以及宣大两镇的军队来增援宁远和山海关,并同时充实两地的粮草。

“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

这是在说建虏狡诈聪明,还是在自己打脸,在说自己愚蠢,招招落后,招招被建虏占了先机?或者说,袁督师被皇太极玩弄于股掌之间还不自知。

就这智商,就这谋略,郭大靖就想问问袁督师:“你哪来的自信大言不惭,哪来的自信去领兵打仗的?”

一个政治投机的赌徒,以小搏大,用守宁远两天的战绩获得了名将的称呼,一跃而成为封疆大吏般的存在。

在吹捧中,袁督师飘了,真以为自己是军事奇才,是旷古名将。可惜,一场宁锦大战让其原形毕露。

就是这样惊慌失措的危言耸听,袁督师还觉得不够,又爆发了赌徒的本性,向皇帝上奏,要与建虏在宁锦进行决战。

而为了策应袁督师连具体计划都没制定的疯狂出击,他要求朝廷把保定、蓟镇、宣府、大同,甚至包括京营的军队都要调动起来。

“……彼时罄天下之力与之争于关前,何如及今与之决于宁锦……决一死战以达锦州,又合锦之兵马奋击,令夷匹马不还。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殉敌,则敌无不克。”

九边重镇,袁督师一下子要调动五镇,山西、延綏、宁夏、甘肃这四镇估计是离得太远,被袁督师放过了。

“至制胜出奇,潜天潜地者,臣将密商而阴用之不敢先洩。但各镇之兵坐粮久不给,各兵与出关兵俱支行粮此,则司农与津部之任也。”

木匠皇帝都蒙了,特么的要调动天下之兵,与建虏进行大决战,你还要保密,不说具体的计划,光要朕准备钱粮。

还拼了宁远的三万五千人以殉敌,那特么的都是朝廷拿钱砸出来的好不?

要是靠拼就能打赢建虏,那萨尔浒是怎么回事,辽东全部沦陷是怎么搞的?

天启还是比较清醒的,要是崇祯,没准儿就信了。

而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要朝廷动用北方过半的主力去决战,作战计划不敢先泄,也就是没有;具体的战术打法也要你猜、你猜,这不扯吗?

阎鸣泰立刻上疏,认为袁崇焕的话不能信,冒险拼命也是扯淡。

“锦州地处偏僻,原非扼要之地。当日修建已属失策,以此区区弹丸之地而挠动乾坤半壁,岌岌乎危及天下……”

兵部随后也给出意见,认为是“险著”:“抚臣之疏奇著也,实险著也,以不拼死而围不可解也。督臣之疏正著也,亦稳著也,恐徒拼死而围终不可解也。”

难道袁崇焕真的要和建虏拼命,以死报国嘛?

错了,袁督师并没有慷慨赴死的义气,而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谋退路。

你看,我不是没办法,没胆量,是朝廷不允许嘛!拖上北方九边重镇的大半兵力去冒险赌博,袁督师要的就是朝廷否决。

为了自己能有个交代,妄言战守而诓算朝廷,可见袁督师心中阴暗的一面。

等到了五年平辽的大话没法交代,袁督师又故伎重施,竟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千方百计与建虏议和,以达到脱罪的目的。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到袁督师身上,是一点也不错的。

宁锦之战打到了这个地步,解围锦州的办法,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嗯,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是老天保佑,建虏耐不得即将到来的酷暑,自己退兵而去;其次则是东江镇的牵制,迫使建虏回师。

原本还有朝鲜这个盟友,打仗不行,摇旗呐喊也能帮上忙不是。可现在,只剩下了东江镇在孤军奋战。

而东江军已经不同于历史上同时期的实力,最关键的还是有郭大靖这个熟知历史事件发展的先知,将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朝野最广泛的赞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在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郭大靖便睁开了眼睛。

生物钟调整得很快,婚前婚后的起床时间略有不同,但郭大靖已经完全适应。

枕边人已经穿上了衣服,望着自家的男人羞怯地笑了笑,便忙着下炕去灶房,给郭大靖准备早饭。

打着呵欠,郭大靖也起床穿衣,一会儿便来到院中,就着打好的水洗漱。

成亲的第二天,郭大靖便回了军营,与刘兴祚等军官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精挑细选了三百精锐组成潜入突击队,一百五十名配刀弩兵,一百五十名刀盾手,由郭大靖亲自率领,进行了集训。

潜入敌后要求昼伏夜出,不生火就能食用的干粮是必须要备足的。按照当时的常规,每人轻甲的话,能够携带十天左右的干粮。

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