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都城乐怡山行宫。
天还未亮。
韩武与大韩氏便早早起床了。
昨日行宫管事通知他们,今日魏国公将来行宫修养,届时可以面见韩武。
来到魏国已近半个月了,韩武却一直未能见到魏国公真颜。
魏国人没有安排他住在都城里,而是近乎于圈禁般让他住在乐怡山上。
若是住在都城里,韩武可以在城内托关系走动。
可乐怡山距离魏都近十里,来回十分不便。且魏人把守着大门,以种种借口阻止他出入。
正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韩武心中虽有微词,却也只能默默忍耐。
这些日子里,韩武一直旁敲侧击打听。他怀疑魏国都城里发生了变故。
韩武数月前才来过魏国,那时候魏国公可不是现在的态度。
韩武献计助魏国公智退秦兵,当时韩武可是魏国公的座上宾。
这件事过去还不到半年,怎么魏国的态度就变化那么大?
若说是因为韩武被芮姜驱逐,魏国公因此觉得他失去了利用价值?那绝对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纵使芮姜对外宣告推举姬陌继承芮伯爵位,各诸侯王与周天子绝不会答应。
韩武愿意找魏国公求助,其实就是给魏国送礼来了。
韩武想要借兵,心里明白人家不会白借给他。
不论魏国想要土地财宝人口,这些都可以商量。哪怕从此芮国向魏国称臣都可以考虑。
韩武心里想了好几种预案,却偏偏没想到会遭受冷遇。
他思来想去造成这种情况只可能是魏国自身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待到韩武见到魏国公,他的推测成真了。
魏国公与韩武境遇相似,也被软禁了。
此事说来还是之前秦国来袭的遗祸。
当时秦国突袭魏国,魏国朝堂上分了两派。一方主战,一方主和。
主战派以公子庆为首。主和派以公子莲为首。
魏国公力挺主战的公子庆。但公子莲乃魏国夫人亲生子,获得了魏国内重要贵族们的支持。
但是,魏国公突然计退秦兵,导致国公与主战一派声望大涨。有不少原本支持公子莲的人转而支持公子庆。
渐渐地,朝中风向变了,民间的口碑也偏向了公子庆。
魏国公本就更欣赏公子庆,如今更谋划着正式立公子庆为世子。
只是魏国公的诏书还没下,公子莲与魏国夫人勾结宫人囚禁了魏国公。
公子莲与魏国夫人的手段比芮姜温和且高明。
他们对外宣称魏国公偶感风寒暂不见人,然后实实在在饿了魏国公三天,一滴水一粒米都不给他。
三天后,魏国公签下了册立公子莲为世子的诏书,以及他本人的退位诏书。
公子莲与魏国夫人做事很有章法。他们没有直接公布两份诏书,而是先发布了册立世子的诏书。
公子莲拿到监国大权后,他们把魏国公送到了乐怡山行宫静养。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他们才会发布魏国公的退位诏书。
届时,一切水到渠成。
一番折腾下来,魏国公早已不复原本的英武。韩武感觉他好像比上次见面时老了十岁。
衰弱的魏国公已有行将就木的样子。见到韩武后,一直拉着他手却说不出话来。
公子莲与魏国夫人对外宣称魏国公得了风症。口不能言,手不能握。是以才会匆匆册立公子莲为世子。
他们还为公子庆受冷落找了借口。
他们说,魏国公觉得秦兵已退国家应该求安稳,公子莲比公子庆稳重更适合和平时期的魏国。
可怜公子庆是个老实人,得知魏国公不愿见他后,便心灰意冷带着几名奴仆远走他乡了。
他这一走倒是让魏国都城免去了兵祸。
都城没了公子庆,再无人能抗衡公子莲。
这些事情都是魏国公告诉韩武的。
他口不能言,但手指还能动。以水代墨,以手指代笔,写了擦,擦了再写。
写到激动之处,魏国公呜呜哭了起来。
待退位诏书公布,魏国公剩下的就只有死期了。
魏国公写给韩武的最后一个字是“逃”。
魏国公是逃不了了,但韩武可以逃。
魏国公将自己束发的银丝涤塞给韩武,暗示他逃出后可凭此物去找公子庆。
魏国公让韩武找公子庆回来救他。
韩武默默收下银丝涤。
两日后,魏国公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看守行宫大门的守卫竟然不在。
提前做好准备的韩武和大韩氏,借机逃出了乐怡山行宫。
他们不敢乘坐马车,更不敢走大路,只能在乡野翻山越岭。
按照魏国公给的地址,韩武两人在一处野人村落找到了公子庆。
公子庆与韩武年纪相仿,只比韩武小了四岁。
韩武以前多次来魏国,都与公子庆见过。两人也算志趣相投。只是公子庆好酒过度,令韩武不是太喜欢。
再见公子庆已无当年鲜衣怒马仍驰骋的风采,而是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戴着斗笠坐在河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