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看,则妾室贪贵乐利以忘义理的人了,一个忘了义理的人如何能侍奉大王?”
楚成王听闻此言便立她为夫人,她名叫郑瞀,原本是郑国国君女的人的陪嫁。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楚国则是立年轻的,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因为当时楚成王宠爱商臣的母亲。
郑瞀听说这事后,就对自己的侍女说,我听说女人的职责只在于饮食和女工而已。尽管如此,但是我心里的想法,我也不能藏着掖着。想当初子上说不能立商臣为太子,太子因为这事就怨恨他,找借口杀了他。大王也不能明察秋毫,使得无辜的人遭受了不该承受的罪行,真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啊。
大王有那么多宠爱的儿子,都想继承王位。太子贪婪残忍,一定会担心失去如今的位置。而大王自己还蒙在鼓里,没人能让他清醒过来。这样下去,嫡庶纷争将会上演,灾祸就要降临了。?
果然没过几年,楚成王就改变了主意,想另立儿子熊职为太子。但熊职是庶出,按理说是没资格继承王位的。
郑瞀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对自己的侍女说,我听古人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今大王非要改立公子熊职为太子,我恐怕这就是祸乱的开始啊。
我本来已经将这事的利害关系向大王分析过了,可惜他听不进去。他还以为我是因为想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所以才会反对他。既然大王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别人不明就里,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想法。
与其落得个不义之名,我还不如以死明志,表明我并没有私心。况且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明白我的心意,他一定会幡然悔悟,不再随意更换太子人选。
说完这话,郑瞀就自杀而亡。
她的侍女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见此情景,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急忙忙跑去报告楚成王,并把郑瞀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他。
此时太子商臣已经得到消息,知道父亲准备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纠结一帮自己的人马将王宫团团围住。
楚成王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他正在寝宫用膳呢,看着儿子手提宝剑怒气冲冲得逼到自己面前,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就对儿子说,请让我把这只熊掌吃完再走吧。商臣害怕他是缓兵之计,为免夜长梦多,就断然拒绝了他这小小的要求。
楚成王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悔不该当初不听子上和郑瞀的话,可惜如今已经悔之晚矣,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是他只得默默放下手里的熊掌,取出一段白绫,往房梁上一抛,系上一个死结,自尽而死。
就这样,商臣逼死父亲后,自己登上了楚王的宝座,称为楚穆王。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句话“与其无义而生,不如死之以明之”,这正是郑瞀说的,婉宁引用了它,撰写这些文字的作者不打算责备,反而对此举大肆赞扬。
明代有一个诗人叫于谦,他写了这样一首诗“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史记作者司马迁这样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名节的重要性可与泰山、生死等同,由此可见,中国女性的道德观念是一种掺杂了温柔、顺从和叛逆的复杂情感。
至于婉宁说为了相亲画像却是骗人的,哪个女人不想将自己年轻时的倩影留下呢?
《红楼梦》四十一回里,刘姥姥解完了手,带着一身臭气,走过了一块白石,到了贾宝玉香喷喷的卧室,在那里她看到了一个女孩含笑朝着她走来,等定睛一看,那不是个人,而是一幅画得很立体的画。
随后她又走了一段,发现亲家母来了,等定睛一看,那不是别人,正是刘姥姥自己在镜子里的倒影。
她没见过穿衣镜,那是有钱人才有的,但是刘姥姥年轻的时候也应该对镜梳妆,再不然对着水里的倒影整理过自己的仪容。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不可忽视的存在,它是“风月宝鉴”制造出来的,而“宝鉴”的意思正是镜子。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甄士隐“梦到”太虚幻境,这与鬾阴人说的“镜中字”理解是一样的么?
尼克本来很可惜自己的那本书留在了阿訇那里,可能再也取不回来了,没想到它却忽然出现在了他的窗台上,还附带着阿訇翻译好的文稿。
尼克将那几页又危险内容的书页撕了下来,却没有将它烧毁,而是藏了起来。
就像是一个秘密,不会轻易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