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皇甫淳的话,黎元洪点点头,意思他听明白了,他觉得皇甫淳把袁世凯可是看透了,比自己看的深刻。
“刘承恩在信上说,只要我们同意议和,袁大帅保证实现君主立宪制,他的这个提法好像在士绅中有很大的响应,我现在还想不透,原来我也是同意立宪的,并且在一些场合说过。通达兄弟,以立宪为条件议和能行吗?”黎元洪又说道。
“不行!这是个陷阱,如果没有起事,这样的说法是可行的,现在起事了,革命党喊出的口号就是要打到封建帝王制度,要建立共和体制,你同意了这样的条件,就不怕有人在你背后打黑枪吗?”皇甫淳一口就否定了。
“还真是啊!我现在能够得到支持,重要的还是我同意革命党的章程啊!”
“说到章程,那是同盟会里的东西,对普罗大众无效,百姓们也不会关心那些东西,你得想法子找人搞个都督府的章法出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们要走共和的路,那就得有共和的章程,有让老百姓感到不一样的东西!”
“对啊!我这几天满脑子乱哄哄的,其实,我想的也是这个事!要不,兄弟你帮我弄一个出来如何?”黎元洪已经是满脸兴奋了。
“嘻嘻,大哥莫害我!我虽然知道点皮毛,可对这些政论上的东西不甚了了,这能说的不一定能干,能干的人其实就在革命党里,我可是听说了,同盟会的两个能人不日就到达了,一个是黄兴,一个是宋教仁,都是湖广老乡,而且一文一武,只要把这两个人用好,老哥你就不用担心其它的了。”
“这是为何?难道说他们来了,我就得听他们的吗?”黎元洪颇有些奇怪。
“黎大哥,你不是贪权之人,在满清手下你都放得开,在革命党那里你更要看得开,你现在需要革命党的影响力,需要在全国有更大的影响,否则,你两头不讨好,独木难支啊!”皇甫淳不得不严肃的对黎元洪进行规劝。
黎元洪再次点头,皇甫淳说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想在这些人中间走钢丝是不行的,而且,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否则,那些服气的士兵也会翻脸的。
“你是不是担心家眷啊,这个没有关系,我安排人把他们先送到上海去,以我在上海的人脉,给她们找个窝还不是问题的。”
皇甫淳这个时候才说出了黎元洪最担心的问题,他知道黎元洪在上海没熟人。
黎元洪并没有激动的跳起来要谢谢皇甫淳,可是他坐在那里的眼眶里却是湿润了,他很明白,大张旗鼓的把家眷幼小送走是不明智的,会遭到人诟病的。
说起这黎元洪来,在那个年代绝对算是好丈夫。他的妻子比他小6岁,还是个童养媳,对,没错,家里穷,父亲怕他娶不到媳妇,小丫头7岁就许给他了,那时候黎元洪才13岁。丫头14岁嫁给了已经在北洋水师学堂当海军的黎元洪。
在甲午海战中侥幸逃出一命的黎元洪,后来才发现,他成了有名无实的海军,整个舰队都打光了,连个拿饷的地方都没有,要不是张之洞当时在两江总督任上招募海军,他还真是不知道到哪儿去找饭辙了。
遇到了张之洞后,黎元洪是否极泰来,几年时间就升为了协统,可以说,不仅是升官,还回了老家,可惜,他的父母都留在了北方。
黎元洪的父亲黎朝相本来是读书人,太平军闹事的时候,书是读不下去了,弃文从军,加入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否则,以他们这湖广人氏根本进不了绿营。
平了太平军,黎朝相也算是升官了,成了把总,也就是后世的连长级别,在黎元洪十岁的时候,奉调去了直隶的天津卫。而黎元洪的童养媳是在去天津卫之前就定下的。可惜,黎家在天津运气不好,到天津不久,黎元洪的母亲就病故了,等到黎元洪考进北洋水师学堂,父亲黎朝相也重病去世了。
当时的黎家很穷,只能草草的安葬于天津北塘的乱坟岗中。后来,1913年,风光无限的黎元洪回来想给父母重修坟墓,可惜找不到,只能大概齐的估摸了个位置,修了“黎公墓”,在当地叫“白坟”,直到解放后大炼钢铁的时候被平掉。
黎元洪娶妻很早,可是颠沛流离,生孩子却是很晚,第一个孩子是老婆三十岁才生的,而最小的一个儿子是老婆41岁生的,正是辛亥首义之前三个月。也就是说,黎元洪在红楼这边跟皇甫淳白话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还不到三个月呢。
“有你这个兄弟,我老黎此生足矣,家小就都交给你了。”此时,黎元洪拿出了一张支票,“这是我存在麦加利银行里的二万大洋,你先拿着去运作。”
“大哥,你这是打我的脸,些许小事何必给我钱?不如给夫人预防万一,还有啊,就是到了上海,也要叫夫人低调,让家人对自己的身份隐秘起来。”皇甫淳将黎元洪放在坐上的支票推了回去,小心的说了一些要事。
这天,皇甫淳没有返回汉口,而是在武昌城里与黎元洪的夫人和一个小妾见了面,第二天就带着一家人乘船过了江,然后在皇甫淳的安排下送往上海。
在此之前,黎元洪担心的就是家人。当清兵准备进攻汉口时,他的家人已经在皇甫淳的安排下住进了上海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