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国粹> 第57章 杂务(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杂务(6)(1 / 3)

赵道台是受了惊吓往回走的,到了晚上,关宝珊还是去了一趟赵道台家里。

“关队长,不是我不兑现承诺啊,是完全没戏啊!”赵道台回到家里就上火了,脑袋上盯着一块湿毛巾,样子看起来十分的滑稽。

“赵爷,我可不是来找您要啥的,是过来看看您!我就担心您今儿会受到点惊吓,瞧瞧,您这还真是……要紧不?瞧大夫了没有?”

“没事,就是心里窝火啊!”赵道台一脸的倒霉相,“当初我真不该听那几个师爷的鬼话,要是好弄,他们能让给我?怕是早就被他们自己捏在手里了!唉!悔之晚矣啊!现在不仅闹不来钱,怕是还得赔钱啊!”

“赵爷!可不是您这么说的!您坐,听我给您掰扯掰扯,要是不对,你大棒子把我打出去,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门,得咧,您将来的生意里可就得有我一股。”

“啥?我都这样了,还特么的有生意?”赵道台瞪着鱼泡眼睛。

“这一带啊,不光是您家里有祖坟,我们在勘察线路的时候,把祖坟安置在这一带的‘觉罗’家族可是不老少,从您家祖坟向北,连绵20里都是,对不对?”

“那是!当年皇上下旨,我们这些觉罗红带子,还有驻扎在城北大营的下五旗旗人,都还是按照祖制把坟茔修在了这一片,最早的皇陵是在东边的遵化,到了雍正爷,他老人家也不知怎么地,在易县那边又造了西陵,所以,我们这些奴才的祖宗就只能在这北边的军都山里了,说起来,现在可是不老少人……”

“成!有这么些红带子后代,今后你这里的生意差不了!”

关宝珊得意的坐下,从后腰抽出了烟袋锅子,正要往烟袋锅子里按烟丝,赵道台从八仙桌后面的神龛台下面摸出了一盒卷烟。

“关队长,前儿个去天桥,那边的一间铺子里卖的,不算贵,五个大子一盒,我顺了一盒回来,还没尝鲜儿呢,来,咱哥俩试试。”

说着话,赵道台撕开包装,抽出一支递给了关宝珊,随即,擦燃了洋火,给关宝珊点上。

关宝珊也不客气,使劲的咗了一口,这洋烟卷,关宝珊并不是第一次抽。上次冯化民跟着皇甫去天津,回来带给了他一包尝鲜,这次,算是重温一次。

“成!这烟够劲!不错不错!”关宝珊吐出了一串烟圈,“今儿协理大人的话你好像没听明白,我哪,就是来给你说道说道,给你点个亮。”

“那可敢情好!关队长,你先别急,我叫下面弄几个小菜,咱哥俩边喝边说。”

赵道台转身就去安排了,不一会,一碟拍黄瓜,一碟花生米,还有一碟酱肘子就端了上来,跟着赵道台拿来俩酒盅,一个黑泥陶罐。

那年月,酒都是用陶罐和白铁皮酒壶装的,冬天用白铁皮酒壶是便于烫酒,北方人冬天不喝冷酒的。到了夏天,就用黑陶罐了。

玻璃传入中国很早了,可是能够大规模生产却是很晚的事情。为什么有段时间北京的那些八旗子弟特别喜欢收藏鼻烟壶?其实,就是因为许多内画鼻烟壶是用金贵的玻璃制作的,直到今天,一些收藏者还傻乎乎的追捧,那种从西洋传过来的玩意,西方人认为一钱不值,关键就是这边玻璃不普及,生产很少。

玻璃瓶子的普及?那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刚解放那会儿,茅台酒就是用陶罐瓷罐包装的,不是说那样高级,而是那样便宜,成本低啊。想想看,那个年代,在茅台镇那个山旮旯里,到哪儿去找玻璃瓶子啊?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了,直到今天,茅台酒还是用瓷瓶子装。

“来,老哥哥我敬你一杯,我没想到,哥哥都落魄如此了,你关队长还能照顾我!好人哪!”赵道台颇有感触的说着,随即举起杯子,一口先闷了。

“皇甫大人答应在给你们这里修隔音墙的同时,还在你家祖坟附近修一个五等小站,琢磨琢磨,这个先机可是给你了,让你上折子,你觉得会赔钱?”

“修车站还要我们出钱,能不赔钱吗?”赵道台摇着头说。

“南口镇两年前是啥样?现在是啥样?琢磨琢磨。”关宝珊眨巴着眼睛说道。

赵道台猛然愣住了,慢慢的放下了酒盅,“着啊!要是在那里修上一个车站,这四里八乡的人还不……哎哟喂!这可是……咳!我真是个棒槌!明白了!将来赚钱了,有你一股!可不能再多了,我明儿就去把地划出去!”

这一晚上,关宝珊不仅是跟赵道台足足的喝了一晚上,还向赵道台点破了一些“行内”的秘密,说白了,就是告诉赵道台,尽可能少的去接触那些师爷。

“你遇见的师爷,都是最底层的,说他们是师爷,那是给他们面子,其实就是没有入籍的奴才啊,你再瞅瞅他们都是打哪儿来的?要是真有本事,他们干嘛去当那种管着吃喝拉撒的事业?真正的庆王府师爷,你能见着吗?人家会在乎你这仨瓜俩枣?现如今,朝廷里,从上到下都在推行新学,铁路是啥?是银子啊!”

“铁路是银子?这是个啥话啊?”赵道台此时不得不虚心请教了。

“你出去打听打听,行内传的一句话就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各地都在辍惑着修铁路,可你?还想挡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