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朋友陪床的时候他就问母亲:你在病床上要是觉得无聊,想干点什么就跟我说。他母亲就说:我这一辈子也不认识字,连你们几个的名字都不会写,你教教妈妈写你们的名字吧。他就拿了张纸,很有耐心地教了母亲他们几个的名字。他母亲在写名字的时候,他还给母亲写了一句,妈妈我爱你;然后也教了教他母亲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他母亲就在旁边练习写字,因为他实在是太累太累了,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他母亲已经去世了。
他就觉得没看到他母亲最后一面,心里确确实实很难过;可是他看见他母亲去世时还在微笑,手里还拿了张纸,拿了一支笔,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三个孩子的名字,后面还写了一句话:“妈妈爱你们”。
当这个老板讲到这的时候,他是哭着讲的,他说一个母亲到死的时候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却学会了子女的名字,而且临死的时候写的一句话就是,妈妈爱你们。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面对如此深厚的亲情,我们作为子女的,是否尽到了孝道?
我们现在的人,母亲多念叨一句话,我们就认为母亲更年期、神经衰弱,嫌母亲啰嗦。我们天天怕父母生病拖累我们,怕父母花我们的钱,兄弟姐妹之间也总会为谁多花点,谁少花点而争吵。可我们想没想过?我们的父母何时会因为你多花钱而不养你,不照顾你?
现在的各种行为、言词都是我们作为子女不该有的。所以说《弟子规》是我们所有人都该学的。我昨天还跟一个朋友说,即使让我明天去世,我今天心里都很安慰,为什么?因为我明白做人该做的事情,我明白了我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明白了我人生本质的善良和责任。落实我们的孝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做的事情。
有人觉得一天要问候父母两次,太麻烦了。我就说: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思念是无时无刻的。母活百岁,常忧八十儿。有的母亲,在冬天也盖很薄的被子,因为她怕自己盖得暖和,睡得太死,孩子爱蹬被子,她怕孩子感冒,必须时不时醒来看看孩子的被子有没有盖好。
我们家有孩子以后,我晚上很容易中途醒来,为了看看孩子有没有把被子蹬开,怕他冻感冒了,我爱人也是如此。有了孩子以后才能亲身体验到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关心照顾,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可思议的。
比如我们家孩子上学要坐一个小时公交车,为什么选这么远的学校?就是因为当时听到别人讲这家学校的伙食特别好,对孩子的健康有帮助。所以我们觉得大人累一点,远一点都可以,让孩子身体好最重要,可见我们处处都会想到孩子的感受。
从这上面,我就理解到,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一定也是用这种慈祥的心来这样对我的,所以每次体会到我对儿子的那种心情时,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
二、父母连睡觉都在挂念孩子,更何况在白天的时候。当孩子早晨起来一个躬鞠下去,说:妈妈爸爸早上好,昨晚睡得好么?这时父母发现你的额头发亮,代表昨天晚上觉睡得很好,父母就会很高兴。父母总是会为孩子对自己的一点关心和进步而感到高兴。
最近几天我就很高兴,因为我家儿子会背《弟子规》了。国学可以治人未犯之罪,当内心世界起恶念时就会想到《弟子规》上讲的要孝顺父母,我如果犯法父母会很难过,就会改邪归正了。
做子女的晚上放学回来要主动问候父母。父母一看孩子气色不错,在学校应该没有打架,没有跟同学、老师有冲突,觉得孩子在学校很愉快地度过一天,父母也就会很放心。所以一天两次问候,能减少父母很多的担心。你想想,“晨则省,昏则定”是不是多余的?不是。
当然从小懂得早晚问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对父母的关怀,是让父母不担心,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因人而异。如果父母觉得我们打电话花费太多,心疼,那我们学《弟子规》也要讲究圆融,孝顺父母,一定要顺乎亲意,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早晚问候这个形式背后,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心安。如果早晚问候让父母反而担心你花那么多的钱,那就跟孝的本质背道而驰了。
况且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对不是一天打三次、五次电话,而是你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世是否能真正让他们信得过,能让他们不操心。所以尽孝要重本质,不能在形式上过于刻板,应该通权达变。
当你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好,很有德行时,就绝对不害怕、不担心你在外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了。当你的父母知道你不喝酒,就绝对不害怕你酒后驾驶了。所以说孝顺就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落实。
所以我们只有抓住本质,活用圣贤教诲,才能够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生活状态当中,把它灵活运用,把它发挥得让父母欢喜,让所有接触我们的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魅力。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些要抵挡不住了。浴火重生再强也是要不断消耗的,一旦自身血脉之力消耗过度也会伤及本源。
“不得不说,你出乎了我的意料。但是,现在我要动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