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长安又下雪了。
数不清的小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大街上跑来跑去打雪仗。
长安县令赵普,亲自下令,让县衙所有的胥吏都出来,清理大街上的积雪。
巡城司的人也来帮忙。
大唐的百姓,还没有养成自扫门前雪的恶习。
都是乡里乡亲的,往上倒几辈,说不定还沾着亲。
今日你帮我,明日我帮你,日子才能过的下去。
于是乎,全城的百姓都被调动了起来。
人们‘嘿呦嘿呦’的喊着号子,用平板的大铲子,将积雪全都推进河道。
从蜀中回来没多久的李二,也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棉衣。
司农寺的人,将柳家贡献出来的棉种,和高昌国的棉种进行了比较,似乎在培育新的品种。
这才不到两年,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现在,长安城的百姓能沾沾光,到了明年,整个关中都会普及。
等个两三年,大唐百姓全都穿上暖暖和和的棉衣,并不是梦想。
“朕就是喜欢看这种场景,想当年,朕带着满朝文武,去柳家庄子收土豆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放下监国职权的李承乾,明显比前几天胖了一些。
父子两人都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在朱雀大街上溜达。
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既然回来了,一时半会是肯定出不去的,在城里转转,就当过眼瘾了。
总好过憋在皇宫里。
把心玩野了的长孙皇后,也跟着出来了。
武顺跟在后边伺候着。
两代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见,竟然走到了李泰的越王府门口。
“也不知青雀儿何时才能回长安...”
李二有感而发。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偏心的过分了,青雀是您的儿子,恪儿就不是吗?”
李二嘿然一笑。
他始终是偏爱李泰多一些。
李承乾看了一眼,越王府门口络绎不绝的人流。
“父皇,母后,不妨咱们进去瞧瞧?”
李二点点头,道:“正好,朕也想看看,泰记是如何运转的。”
说着,四个人往里边走。
他们没带明面上的侍卫,暗中究竟多少人在保护,就不得而知了。
看样子,他们刚想进去,就有人通知了里边泰记的高层。
一个剑眉星目的年轻人,领着几个泰记的员工,走出来迎接。
“微臣刘仁轨,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参见太子!”
泰记虽是自收自支的半官方机构,却也有朝廷的编制。
黄巢这个大掌柜,挂了正四品的虚衔。
下边的人,也大多有官身。
李承乾上去介绍。
“父皇,此人名叫刘仁轨,乃是如今泰记的大档头,平常给黄大掌柜打下手。”
李二眼前一亮。
柳家内部的级别,他很清楚。
大掌柜级的,总共也没几个。
若不是正赶上泰记改制,黄巢也没有资格,晋升为大掌柜。
那样的话,岂不是说,这个名叫刘仁轨的年轻人,是二掌柜了?
“好小伙子!”
看清刘仁轨的脸,李二不禁赞了一声。
刘仁轨的确长得很帅,个子也高,皮肤还好。
身体壮实却不显臃肿。
光是瞧瞧,就知道武艺不凡。
“刘仁轨也是书院出身,而且还是今年的毕业生,若非他已经供职于泰记,现在也应该跟李义府他们一样风光。”
李承乾尽给刘仁轨说好话。
李二听了,更高看了刘仁轨几分。
“难得的不被声名所累,果然是好后生!”
“陛下谬赞了!”
刘仁轨不卑不亢,站起身之后,又冲武顺拱了拱手。
“顺儿小姐...”
武顺微微侧身,而后行了一个插手礼。
“刘爱卿,那你就给朕好好介绍一下泰记吧,朕也很想看看,名闻天下的泰记,究竟比曾经的百骑司,强了多少!”
刘仁轨欠了欠身,道:“陛下请!”
...
泰记的构成,十分复杂。
就连柳白自己,都不知道如今的泰记,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普天之下,唯有泰记大掌柜黄巢、原百骑司大统领钱世安,原锦衣卫的十位百户,以及刘仁轨这位泰记新贵,才知道泰记如今的组织架构。
泰记以情报起家,却不拘泥于情报。
蛰伏、暗杀、探情、制毒、造书、传秘,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荟萃了百骑司和锦衣卫的所有精华!
刘仁轨在知会了今日当值的褚红英之后,带着李二等人,向内部走去。
外边做生意的地方,基本上不用看。
这里多是一些民事和商事之类的情报。
对李二他们来说,几乎算一文不值。
穿过前庭,走过甬道,来到了李泰曾经的书房。
这里的建筑变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