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会结束之后。
在朱雀门外等了一个上午的孔颖达,终于把手里的奏章给送了出去他现在只空有爵位,官职早就请辞了。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本有些不以为然。
只是把这当成了孔颖达寄来的投名状,可看了几眼之后,他就屏住了呼吸,又重头看了起来。
逐字逐句,他看得很是仔细。
冲远还真是给了朕一个很大的惊喜。李世民读完后,才小心翼翼地喘了口气,他把奏章往前一推,示意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过来看一看。
两个小老头也有些惊讶。
只一封奏章,就让陛下改了称呼,如此亲昵的叫他冲远,是把这个孔家家主,当做自己人了?
他们两个脑袋紧挨在一起,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不像是冲远能作出来的文字。看完之后,房玄龄也改了称呼,不过却摇了摇头,敲定下一个结论。
李世民笑了一声:昨日他刚回长安,便是去食肆请教店家了。
说着,他顿了一下,指着奏章的一句话:尤其是这句,科举一事,非为朝廷,而为天下。
这就不是冲远能说出来的话,天底下除了店家那个小子,还有谁敢说出这种话来?
乍一看没啥,可稍微仔细一琢磨。
不就是把皇权和天下分开了。朝廷是皇权的朝廷,但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李世民自己有这个认知,倒不会生气,还有些欣慰至少还是有人和他一样,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止有尹煊这么一人才敢说出这些话。
至少,孔颖达也敢不打着别人的旗号,说出来这种话。
杜如晦和房玄龄低着头,没敢说话。
李世民瞥了他们一眼,没去追究,而是轻轻一点桌面,又轻声说道:让朕不甚了解的,为何店家会如此强调这么一件事。
孔颖达的这篇奏章里,至少有五六处提及了,科举并不只是为了选拔官员,更是为了天下选拔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才。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能当好官和能办好事并非是相同的一件事。
李世民一挑眉毛,点点头,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接着说道:从店家所学、所说、所做之事,尚且能看出,我们或许是走错路了。
一名好官,或许能让一方水土平安,没有盗匪、马贼之患,百姓安居乐业,但他能管的也就只有人事。
天命难违,若是生了蝗灾、旱灾、水涝,那他再怎么是一位好官,他也没办法让百姓吃饱肚子。
他再有当官的本事,他也弄不出便宜烤制琉璃、弄不出火药、烟花、弄不出水泥路。
臣以为,店家此意,便是在说,大唐需要的不仅是当官的人才,还需要能弄出水泥路、能弄出火药、能杂种作物的人才。
李世民点了点头,陷入沉默。
这可比科举改制还要让人头疼的一件事。
朕知道了。李世民吐了口气,并没借着这个由头说下去,还是要看尹煊究竟能拿出多少东西来,国运可不是儿戏,就先且说说科举改制之事吧。
有孔家牵头,怕是那些世家没什么好说的吧?
房玄龄抿了抿嘴:怕是曲阜孔家那边会有异议。
李世民冷笑一声:曲阜孔家?
孔家不是已经迁至长安来了?
曲阜还有什么孔家?
说着,他顿了一下:中书省拟令,孔家家主、曲阜县男改制科举有功,朕册封他为曲阜县候,食实封七百户。
受秘书监,加并金紫不,加并光禄大夫。
房玄龄心里咯噔一下,看了李世民一眼,拱手道喏。
这压根就不是正常的升迁流程。
县男之上是县子、县子之上才是县候,而且七百户,对一名县候来说,体量有些过大了一些。
不少国公食邑都不过才五六百户。
官职的册封就更显得有些夸张。
秘书监是从三品的官职,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没什么实权,但地位摆在那。
更不要说光禄大夫这个文散官的职位。金紫光禄大夫是正三品,而光禄大夫虽然缺了金紫这两个字的名号,但这就是从二品的官职。
几乎是文散官里最高的官位,再之上就是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整个朝堂上也就只有告老还乡的李靖占了这么一席位置。
仅仅从地位上而言,孔颖达就几可以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相媲美。
这种跨越,没人阻拦。
魏征是没资格参与到这种议会中,他要是参与进来,他也不会不识抬举地杠一手。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等同是和世家大族宣战了,就算不能完全杀死他们,也要狠狠咬下来一块肉。
孔颖达不知道自己的奏章呈上去会发生什么事。
他还有些忐忑。
自打他回到长安后,也没遮掩自己的消息,孔家分家的事,就渐渐弥漫了出去。
同福食肆里不少读书人就讨论着这件事。
你们听说了嘛,孔家分家了。一名读书人脑袋转了一圈,没见到孔颖达,才小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