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四)(2 / 3)

呢?虞翻如此说法,岂不是疯言疯语吗?

再如虞翻对“利涉大川”的注释“谓三失正。动成《坎》,体《涣》;《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涣》,舟楫象。木道乃行也。”

《周易》里的“利涉大川”,就是用来比喻的。而虞翻却通过卦说上变卦取象来穿凿附会,真的当成用舟楫(船和桨)过河了。

而郑玄对所谓的卦辞注释的是:“阴阳之义,阳称为君,阴称为臣。今《震》一阳二阴,臣多于君矣。而四体《巽》,之不应初,是天子损其所有以下诸侯也。人君之道,以益下为德,故谓之《益》也。《震》为雷,《巽》为风。雷动风行,二者相成,犹人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矣。”

郑玄同是通过“象数”而煞有介事的去说那么多的话,但一句没有与“益,利有攸往”的思想含义沾边的。

《周易集解》在对《益》里所谓爻辞“有孚中行,告公用圭”的注释内容汇编有两家。

一是虞翻的注释是:“公谓三,伏阳也。三动体《坎》,故“有孚”。《震》为中行,为告,位在中,故曰“中行”。三,公位。《乾》为圭,《乾》之三,故\"告公用圭\"。圭。桓圭也。”

虞翻的注释依然是以“象数”去穿凿附会,以阴阳爻位去穿凿“公”字;以爻动而生《坎》卦取象而附会出“故\"有孚\"”,这是以卦象穿凿出“有孚”二字;以《震》卦象及爻位去穿凿“中行”与“告”字;以三爻位去穿凿“公”字;以《乾》取象去穿凿“圭”字。

但虞翻到底对“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解释的是什么意思呢?恐怕看后的人没有不懵逼的。

再看《九家易》的注释:“天子以尺二寸玄圭事天,以九寸事地也。上公执桓圭。九寸;诸侯执信圭。七寸;诸伯执躬圭,七寸;诸子执穀璧。五寸;诸男执蒲璧,五寸。五等诸侯,各执之以朝见天子也。”

《九家易》则是抛开全句内容意思而不去注释,只对这句里的“圭”字展开了解释。《九家易》也不是注释“圭”字在本句子的用意,而是变成“圭”的“说文解字”。

看似《九家易》详论天子、诸侯、子爵和男爵分别执什么尺寸的玉圭,实与《益》里所出现的“圭”意,也是个题外话。

看这帝制里的“易学”,无论“象数”或是“义理”释解今本《周易》,都是离题万里呀!

3、附录:

(1)附录《周易·益》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益》原创文本格式

(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②《周易·益》春秋文本格式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观: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中孚: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家人: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无妄: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颐: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屯: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③今本《周易·益》内容格式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2)附录《周易·益》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译文)

四十二、增益,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并顺利地实现大业。

利用好增益,将有大作为,是大吉祥的事情,而没有过失。若有了财富上的大积累,不苛刻,不邪恶,永守正道,才是好前景;即使君王用以祭祀天帝,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收益是用在不好的灾荒之年,没有过失。爱护百姓且居中行事,应告知诸公,并用玉圭举行隆重的仪式,(把爱民之心昭示于天下)。居中行事,告知诸公跟随,并借助增加收益的条件为依托做迁徙国都的大事。有了爱,惠爱之心不用询问,是非常正确的行为。有了爱,才能回报于施爱者的恩德。若没有增益,反而相互损害;而又立爱心不能长久,就危险了。

(解说)

“益”:富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