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大发现》(八十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大发现》(八十七)(2 / 4)

人虎变”,“君子豹变”均是比喻。

《周易》第五十篇《鼎》,是讲述“变革后要及时巩固其成果”的道理。

“鼎”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本篇内容全部是围绕着“鼎”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只不过全是运用比喻。从“鼎颠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到“鼎玉铉”来比喻“革故鼎新”所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及巩固措施。

《周易》第五十一篇《震》,是借“雷震”这一自然现象来隐喻政治风暴。

《震》全文篇从命题到内容全是比喻象征。是借用雷震现象比喻政治。正如后封建社会里发生过的秦朝政治风暴,焚书坑儒和历代王朝更替后的高压手段,以及现代社会里曾发生过的“文*大*革”。皆如雷震之威,使人惊恐与威惧。

《震》篇用雷震的自然现象形象的表现到政治风暴上突云变换的道理。君子如何在政治风暴里站稳脚根,作者通过层层比喻给出了如何适应和应对的答案,即处变不惊的道理。

《周易》突出的讲述政治经验和治国的道理,即属于政治哲学。但其方*论不同于古希腊创立的逻辑推理(或称理论推理),而是比喻说理(或叫比喻推理)。如《震》篇是用雷震现象来比喻政治上的道理。比喻推理的前提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的比喻,而结论是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如《震》篇作者用浅显的日常所见的雷震现象来喻深刻的政治形势这一效抽象的政治道理,使人们通过这种比喻领会到所表述的政治含义。

《周易》第五十二篇《艮》,是论述“回顾反思修省”的政治道理。 本篇是通过对自己身体背后的看视来象征隐喻着回顾过去而总结思考认识修正其行为的道理。

《艮》全篇运用的是比喻与象征。如“艮其背“,“艮其趾”,“艮其腓”,“艮其身”,“艮其辅”等,皆是用身体的部位来寓意所论述的事理。

《周易》第五十三篇《渐》,是立论“爱国主义”的文章。

《渐》全文篇是用“诗”的体裁,语言,并运用“比兴”手法,而隐喻着爱国主义的教育思想。篇中以鸿雁起兴,从夫妇离别到团聚的描写,是“兴”中有“比”(比喻)来欧歌一对别离夫妇,夫征,妇守的爱国情操。这如同当代曾流行的一首“十五的月亮”歌曲那种政治含义。

《周易》第五十四篇《归妹》,是立论“联姻政治”的道理。

《归妹》全文是:“归妹:征,凶,无攸利。归妹以姊,跛能履,征,吉。眇能视,利幽人之贞。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本篇同样运用的是比喻说理,如篇名就是借喻,而内容中的“跛能履”,“眇能视”,是借人的腿与眼的残疾缺陷来做比喻要认清自身的身份地位。“帝乙归妹”是引用做比喻。最后的“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同样是隐喻。这是隐喻联姻政治,其结果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就暗示着,靠婚姻缔结政治也不是万能的。《归妹》又是整个隐喻着殷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周易》第五十五篇《丰》是讲述“盛大丰满而突遭变败”的忧患意识。本篇是通过“日全食”这一自然现象来隐喻政治上的道理。

《丰》篇是全部用比喻说理的方式,来喻说政治道理。

《周易》第五十六篇《旅》,是论述“商旅”这一社会问题。本篇里的“射雏,一失亡”,“鸟焚其巢”是比喻。

《周易》第五十七篇《巽》,是论述“恭顺”不可太过的辩证道理。本篇中的“田获三品”,“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是比喻。

《周易》第五十八篇《兑》,是论述言论,舆论的政治道理。本篇中“介疾有喜”是比喻。

《周易》第五十九篇《涣》,是论述“王道教化”的道理。“涣”的本义指流散,如水流散。这是借水滋润万物来象征王道教化,本篇中的“用拯马壮”,“涣汗其大号”是比喻。

《周易》第六十篇《节》,是论述“节制”的道理,篇中的“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这是用门户来隐喻不同阶层对节制行为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自然是关乎着政治问题。

《周易》第六十一篇《中孚》,是立论“中正爱民”的政治理念。

本文中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兼之”这是拟人化的象征。即象征着构建和谐、美好、共享的社会。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这是用战争的情态作比喻。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使用自然现象作比喻。

“翰音登于天,贞凶”,这是用山鸡鸣叫高飞,徒有虚名,作比喻。

《周易》第六十二篇《小过》,是立论“小事超越,大事不可”的道理。这如同后世所讲的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露头椽子子先朽的儒家处世观。

本篇中的“飞鸟遗之音”,“飞鸟以凶”,是形象的比喻。隐喻着人不可太张扬,若越过自己的本分,就带来了凶险。

篇中还有“过其祖,遇其此,不及其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