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大发现》(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大发现》(十四)(2 / 4)

符号的每个符号里篡入一个不同于两个基础符号另种符号外,其它则是以“十”与“八”这两种基础符号组成。

除了这两例外,还有同一时期的五例不同器物上刻写的六联体符号,分别是:

1河南安阳卜甲,商代晚期,卜甲上刻写有一个“六联体”符号。

2安阳苗圃北地遗址磨石上刻写有一个“六联体”符号,此出土物为商代晚期。

3“中方鼎“上的两个“六联体”符号,属西周早期。

4西周初期龟甲(摹本)上刻写的一个“六联体”符号。

5陕西凤雏村龟甲(摹本)上的一个六联体符号,属西周早期。

这五种不同器物上共出现有六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均是有“十”与“八”这种两个基础符号组成。

从这些属西周初早期材料上的“六联体”的刻画符号来看,其组成的“六联体”刻符的写法基本与商代晚期“六联体”刻画符号一样。可以说是有两个基础“符号”组合的。即有“+”与“八”所组合。

总之,西周初早期里的“六联体”刻符的刻写摸样与商朝时期里的“六联体”刻符刻写摸样保持的基本一样。

我们再来看属西周中晚期刻写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刻划符号的刻写摸样。属这一时期的是:1.山东陈庄遗址出土的龟甲(西周早中期)。2.陕西扶风齐家村考古发现的属西周中期的卜骨(摹本)。3.淳化县石板乡石桥镇出土的西周陶罐(西周中晚期)。4.洛阳唐城花园发掘出土的西周陶簋(西周晚期)。这四个属于西周中晚期的不同器物,其上共刻写有23个“六联体”的刻符。这23个“六联体”的“符号”,基本是由“—”与“八”这两种“符号”组合,而没有再出现像“+”的这种写法的“符号”,这说明自西周中期以后“六联体”刻划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变成了“—”与“八”,并以“—”替代了早期像“+”的符号。

总之,我们看到属商周(西周)时期的不同器物上的三十五个“六联体”符号的刻写形状,可以说,总体是有两种“符号”组合而成。并且,组合成“六联体”符号的两种基础“符号”,也是一个有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前面举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商代及西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考古上所发现的属西周以后,即东周至汉朝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又是何种摸样。

下面所发的六个图例,给依次排序为123456:

1图“楚地祷祝简”(包山楚墓竹简,战国中期)上的两“六联体”符号,写法是有两个基础符号“一”和“八”的组合。这竹简属战国中后期。这种在楚地出土大量祷祝辞竹简上有不少刻写有二个“六联体”符号。“楚地祷祝简”上的“六联体”符号均不显示《周易》一书的蛛丝马迹,楚地在战国中期还传承着只是一套符号,在神秘地使用着。这也是清华简命名的《筮法》所证明,为战国中晚期的清华藏竹简《筮法》,同样不杂《周易》内容的专属八卦《筮法》。清华简《筮法》内容的八卦符号里两基础符号与楚地祷祝简上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同。

2清华简《筮法》人体八卦图

此八卦里的两个基础符号也是“一”与“八”的写法。

3图:秦简《归藏》里的“六联体”符号写法(这一图例里的一边三个“六联体”符号既是)

1993年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 号秦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这批竹简里被研究者认为有《归藏》的东西,这座墓为战国晚期秦墓。从已公布的材料和有关研究成果来看,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字数约4千余字。在这批竹简中,共有70组卦画,其中16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54种。卦画皆以“—”与“∧”组成的六联体。卦名有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实际卦名53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

4图:楚竹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末期)

5图:帛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西汉前期)

6图:汉石经《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东汉时期)

(因无法上传图片,故略)

从这几幅图里的“六联体”符号来看,唯有汉石经《周易》里的所组合的“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有一个与其它四图的写法不同外,其它四幅图里出现的所组合成“六联体”符号的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则是一样的。即战国中期楚地祭祷简上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晚期秦墓竹简(《归藏》)上的“六联体”符号;战国末期楚竹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西汉前期帛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这四幅图并分属四个时期里出现的所组合成“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则是一样的,都是“—”与“八”的写法组合。只是到了东汉时期这种“六联体”的符号,变成了“—”与“一 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