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易学评论》(二十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易学评论》(二十八)(2 / 4)

理论之源泉是《系辞》。当然这些宋人的“图式”世界的模式即伴着神秘主义,又伴着筮术理论。

对于“太极”说,《系辞》里是这样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段话的本义应是讲述“八卦”(即“八卦”符号)的演生。并是通过八卦符号的产生启发出来的学说。实乃是那套符号产生组合下的启发的学说,并对道家影响之深。《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传·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这均是通过八卦符号产生组合,并赋予其变化而产生万物的说法是如出一辙。

我们看《周易》所用六十四个不相同六联体符号初始产生过程:

“六十四画符号”里的八个”三联体”符号(后称”八卦”)初始发明产生。

以“+”和“∧”即下两种符号(现在看到的符号是”一与一一”的写法):

+????∧

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而两两重叠(即“两联体”组合)只能组合出以下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

+∧+∧

+∧∧+

若有“+”和“∧”为基础符号,以“三联体”为一组合,就会出现如下八个不相同的符号:

+++∧∧∧+∧

++∧∧∧+∧+

+∧∧∧+++∧

若以两个基础符号组合到”六联体”时,就会出现六十四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可用两个基础符号组合,乃至无穷大。

而到战国时期原初那套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已变成

”一”与”一一”写法了。《系辞》作者们所见的所谓六十四卦符号是”一”与”一一”写法。包括《道德经》的作者们均点通过这套符号的写法而启发出的那种说法。无论说成”道”或是”易”,但最终是生”一”,再生”一一”(二),二生”三”,这个”三”就是八卦卦符号。

原初是如下八个不相同的三联体符号(上下排列):

+++∧∧∧+∧

++∧∧∧+∧+

+∧∧∧+++∧

而《道德经》与《系辞》的编篡者所见到的已是如下的这种八卦书写组合写法: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无论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由八卦符号比类联想出学说而已。而这些说法却让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成为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

但这里说的《易》有“太极”。《易》是《周易》么;“太极”是何概念?“两仪”,“四象”,“八卦”,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了二千年。后学者也只有断章取义来阐述“太极”,“四象”,“八卦”。宋人从“太极”说发展出“图式”易学,而被今人阐释成“宇宙论”。这自然是引进了西学后,而套比出来的概念说法,事实上中西的哲学概念与理论体系是根本不相同的。

两汉时期是“阴阳五行”说的盛行时期,一切都套在阴阳五行这个法则中去解释天地万物(“天道”学说是循环的,“阴阳”学说是循环的,“五行”是循环的。而中国古代社会也在“治乱”中循环着,帝制时代的皇家也在不断的更替循环着,虽有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却是个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社会)。

而两宋时期是“太极图式”说盛行,把世界万物都被套进“太极”阴阳图式法则中去解释。这都是源于《系辞》里的“八卦哲学”,或叫“易学哲学”思想,它虽不可与“八卦筮术”混为一谈,可在帝制历史上这些所谓哲学思想却在曾添着八卦筮术上的神秘感。这些“八卦”,“阴阳”,“太极”观点学说无疑又是中国术数学的理论支柱。术数学从这些观点学说吸收成为“八卦算命”,“八字批命”,“风水阴阳宅术”,“择日术”等理论依据。无疑这“八卦哲学”又成为中国古代术数及神秘思想的理论基石,它与筮术是难解难分的。故《系辞》里的所谓“八卦哲学”思想与术数即有关联,又有区别。但“八卦哲学”不代表《周易》,即不是《周易》里的内容。《周易》里没有“阴阳”,“太极”,“八卦”这些说法。这就是我们要知道《周易》哲学与所谓的“八卦哲学”(或叫《系辞》里的哲学观点)不是一回事。

我们要了解《周易》哲学,首先应了解与《易传》里的哲学观点的区别。特别是与《易传》里的《系辞》与《卦说》里的所谓“八卦哲学”不是一回事。“八卦”既有其哲学观点,又有巫术理论与方法。《系辞传》里的八卦哲学观点既是神秘主义的源泉,又是术数的理论基石。特别是《系辞》与《说卦》真正才是后封建社会文化的活水源头。

《周易》,“八卦”哲学观点,“八卦”算命(六爻八卦术)这三者不可混为一谈。但习惯上人们在认识上又是混为一谈的。说《周易》就想起“八卦算命”,讲“八卦”阴阳哲学,又认为是《周易》里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