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五)(1 / 5)

卷一:正本清源话《周易》

第四章《周易》称谓说

第二讲:后封建社会时期里对《周易》的称法

1.两汉时期对《周易》的称法

西汉初期有一部重要的书籍——《淮南子》,这一书里也引用了《周易》里的不少内容。如:

《缪称训》:“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诠言》:“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能成霸王者,比得胜者也”。

纵观《淮南子》一书凡引用《周易》里的内容,与战国时期对《周易》的称法相同,《易》称形同于《周易》的简称。

《春秋繁露》一书里也有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用于阐明事理,一样的是称“《易》曰”,而不称“《周易》曰”。

如:“《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此之谓也”。

到司马迁写的《史记》一书里,不但出现《易》,《周易》的称法,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法,即《易经》称法的出现。而《易经》一词,在《史记》一书之前,从未出现过。虽然《庄子》一书里出现过“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说法,但这是指六种经典书籍,而不是单独出现的《易经》称法。

我们且看《史记》一书里出现的《易》、《周易》、《易经》称法,是否是个同一概念。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这里出现的《易》称,则是指《周易》一书了,因为有《彖》、《象》、《说卦》、《文言》这些本属《周易》的学术文章旁证。故这个《易》称,就是《周易》一书的简称。

《史记·儒林外传》:“《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途而殊归’”。

这里称《易大传》里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系辞》里的内容。可司马迁不称《易传》,也不称《系辞》,而是称《易大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里出现的《周易》称谓,就是指《周易》一书的原称。

《史记·日者列传》里云:“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伐……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

这里出现的《易经》称谓,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史记·日者列传》里出现的这一《易经》称谓,既无明确《易经》的含义,也无引述属《周易》,或《易传》里的内容,故无法判定这《易经》称谓,是指《周易》,还是指《周易》加《易传》。

而到了东汉班固写的《汉书》里,对所称的《易经》,已有明确的内容指向,也就知道这一概念的含义了。

《汉书·艺文志》里云:“《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易》曰:‘宓戏氏仰观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从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易经》称谓和说法来看,已知这《易经》称法已不是《周易》的同一概念。

“《易经》十二篇”,说明《易经》的内容共有十二篇。是哪十二篇呢?《汉书·艺文志》里点明了《易经》十二篇的内容。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言:“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汉书·艺文志》里所言的“《易经》十二篇”,实乃就是《周易》加“十翼”(即《易传》)这两种内容。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帝国把《周易》和《易传》奉为儒家的经典,由此把《周易》和《易传》统称为《易经》,也由此《周易》一书的称谓,开始了混乱。而由此以后,凡《易》称,也不同于西汉以前的《易》称了。从西汉中期以后的《易》称内容来看,《易》与《易经》的称法应是同一概念。

再如《汉书·楚元王传》里记载刘向的上疏里有引用《周易》里的内容,也有引用属《易传》里的内容。但均用的称法是“《易》曰”。

如“《易》曰:‘飞龙在天,大人聚也’。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易》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这里前一个“《易》曰”里的内容是引用《易传·象》文(称“小象”)里的文句。而后一个“《易》曰”里的内容,是引用《周易·否》篇里的句子。这里引用的内容,无论出自《周易》或是出自《易传》但均称“《易》曰”。

如到了东汉的《白虎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