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2 / 2)

里引用的历史故事,如“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高宗伐鬼方”,就推断《周易》产生在这些时期,显然是没有十足的说服力。也就会把《周易》一书里的引用故事,当成《周易》一书时期发生的事情给混淆在一起了。在《周易》一书所引用的历史故事,上至殷商的武丁(武丁与帝乙还有八代时间),武丁庙号高宗,是盘庚后第三代王。这一历史人物被引用在《周易》里的《既济》篇中,“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这种引用若算是证据,以证明《周易》里反映了武丁时期的活动事情,就得出《周易》产生的上限来,这显然是错误的。现在认为这是做文章的一种修辞方法,叫引用。在春秋战国时期里的典章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用引用。这《周易》里出现的“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是一种写文章的引用,不表明引用了这些历史人物,就认为是《周易》一书产生在这一时期的证据。但不否定对历史文献产生时间不明的考证,不排除从其文献书籍中看所引用的历史事件,来推断不明文献所产生的时代,这只是一种考证方法而已。现代易学上一般认为《周易》一书里反映的历史故事的上限是殷商的武丁时期,而下限是周初。作为《周易》下限的根据,是以《晋》篇中出现的“康侯用锡马蕃庶”的故事。这是被史学家顾颉刚研究认为“康侯”即卫康叔,封于卫,乃武王之弟,称康叔。顾颉刚先生著有《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收在《古史辨》第三册,顾颉刚先生是从《周易》所谓的卦爻辞中的故事来考证《周易》的著作年代。并认为《周易》中没有引用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据此,认为《周易》当成于西周初叶。而朱伯崑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里也这样认为,此书里说:“过去儒家学者把《易经》的作者归于伏羲氏和文王,周公等古代圣王,目的在于把《易经》这书神圣化,抬高它的地位。经过现代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这种看法中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第一它认为《易经》这部书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卦爻辞可能不是一人所作,这符合历史实际。第二,它认为卦爻辞作于殷周之际或周初,距事实也不远,因为经现代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卦爻辞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其下限没有晚于西周初期的,这表明卦爻辞在西周初期或前期即已作成”。(《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这《易学基础教程》的写作教授们也是这样的认为,认为《周易》一书里所引用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没有超出西周初期,所以就认为《周易》一书产生的时间是西周初期或之前。这单从《周易》一书中所引用的历史故事,为据证明《周易》产生于西周初期,而不去综合分析《周易》一书的思想内容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与文化背景,则有失偏颇。因《周易》里所引用的历史人物,只能是对《周易》产生时代的一个方面上的印证。

我们前面已从《诗》里的一些诗篇与《周易》的文法及内容性质的对比,推断《周易》一书产生的时间不可能是西周初期或前期,而应是西周后期产生的,但这也是一个方面的推断。那么,除了《周易》一书里引用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之外,是否还有能印证《周易》一书产生的时间晚于周初的信息吗?确实在《周易》一书里,我们发现了反映西周晚期的时代信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