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一)(2 / 3)

《易》如同《周易》的简称。这一时期“易象”的出现,也是与春秋后期文化背景相符合。韩宣子所见到的“易象”的时间已与西周灭亡过去了230年。而这一年与周太史身带《周易》为陈侯的儿子卜筮一事也已过去了170年,也与引用《周易》直接阐明事理的那一年也过去了半个世纪。这时出现以《周易》为义理之书作为研究对象所阐发出新的政治学说,即“大象”文章的出现,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个时期也正是社会一步步走向理性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巫术这种非理性的东西也逐步走向衰落。春秋后期出现了伟大的孔子。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并写出了不朽的《孙子兵法》一书。

而《孙子兵法》一书里首次提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这体现了按唯物主义行事的思想,这是讲对于敌情的胜败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即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去祈求鬼神,也不是用占筮取象比类的方法推测。这是有力的排击了占筮巫术迷信。任何思想无不打上时代思潮的烙印,所以《左传》里记述的筮术与义理两者性质对待《周易》一书是可信的,是符合春秋的时代背景。

从《左传》对《周易》一书的反映,已知《周易》这一名称出现在春秋初期,也已知《周易》是一部书,其内容在理性者眼里,是一部义理之书,而在史巫眼里,已变成用于卜筮的卦书。而《左传》一书里并没有反映《周易》一书产生在什么时间,或是谁创作了这一部书。因《左传》是春秋的编年史,不反映西周历史。而《左传》可以说,又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书。先秦时期里没有出现一部西周历史书,也就无法知道《周易》一书是否是西周产生的。但《左传》一书里已有反映《周易》一书与西周初期有关的说法。这正是《左传·昭公二年》记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时的说法:“周礼尽在鲁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这口气不是透漏出《易》(《周易》)与周初有关吗?因《大象》文章正是论述的是“君子”之治。所以韩宣子才认为周公之德与周人王天下的道理来。这是春秋后期上层人士认为《周易》一书最早产生时间的间接说法了。这是通过《易》与《象》(应是《大象》文)文章的义理内涵推理出周公时期与西周初期称王于天下联系到一起来。把《周易》一书的产生联系到周初,这是最早反映《周易》一书与西周初期有关的说法。这是反映在《左传》一书里对《周易》产生的相关时间及说法。

2.《易传》文里出现对《周易》一书产生的说法

帛书《易传》里记载孔子对《周易》一书产生的说法

到孔子的时代,正是走向理性的时代。孔子是个不言“天道”,而言“人道”的人文思想家。孔子也是继《大象》作者后第二个发现《周易》真理的人。孔子把《周易》看成是义理之书。从考古资料上看,孔子也是一位明确说出《周易》一书产生的时期者。帛书《衷》文里保留有孔子对《周易》一书产生时间的说法。

帛书《衷》里有这样的说法:“子曰:易之用也,殷之无道,周之盛德也。恐以守功,敬以承事,智以避患,□□□□□□□□文王之危,知史记之数书,孰能辩焉?”又说:“《易》[之]兴也,于中古乎?作《易》者,其又患忧焉?”

这帛书《衷》文里的说法,后来被移植到传世《系辞》里。这里的《易》,是指《周易》,因帛书《衷》文里所引述“易曰”的内容,就是出自《周易》里的内容。

传世《系辞》一文里出现对《周易》产生的说法

传世《系辞》里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说“《易》之兴,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这传世《系辞》里的说法,应是帛书《衷》里的说法移过来的,但传世《系辞》里这种说法去掉了“子曰”。而帛书《系辞》与传世《系辞》里都有一样的说法是“伏羲始作八卦”,并且还根据《离》卦的取象发明了结绳而编织成的工具,用于猎鸟和捕鱼。尔后,其他上古王也根据六十四卦里的诸卦象,创造发明了不少东西。传世《系辞》里这样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