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如今虽大权在握,可当年的王莽也是民心所向,所拥有之权势与孤并没有什么不同。”
曹操躺在榻上睁开眼睛道:“而且他所面临之局面,与孤也是一模一样。
天下大部分良田都被各地豪族瓜分,百姓无地可耕,不得不依附于地主豪族,任他们剥削压榨。
甚至许多人家为了生计,不得不早早将儿女卖给富有人家当奴婢。
如今天下大量人口被豪族隐匿,孤治下百姓还没有他们三分之一。
所以孤也不得不跟王莽一样,要打击各地豪族,抑制土地兼并,如此必然会引起天下豪族反抗。
然后孤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建立帝号,这不是跟王莽走的路一模一样?”
曹操一口气对丁辰说了这么多话,感到有些气喘,同时心中也感到十分郁闷。
他夺取天下之时,为了争取天下各豪族支持,于是在老家谯县向天下人声明,对待豪族、士族、官僚,将全都延续大汉旧制。
所以后来无论在平定冀州、荆州乃至丁辰在平定江东以及益州之时,本地豪族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至少没有添乱。
那些豪族都是盼着曹氏统一天下之后,能恢复到他们最为向往的汉末时期,因为那时候正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可是那些豪族们却想不明白(或者也不愿意想明白),正是因为他们那些人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压榨百姓,攫取了大量财富。
从而让朝廷捉襟见肘,不得不对仅有的自耕农苛以重税,让百姓渐渐活不下去,如此黄巾起义爆发时才能一呼百应,瞬间聚集了数百万之众。
现今曹操夺取了天下,也面临着同样艰难的选择。
若任由这种局面继续蔓延下去,眼睁睁看着豪族继续兼并土地,压榨百姓,那么第二次黄巾之乱很快就会到来。
若曹操选择打击豪强,平均田地,如此必然要得罪那些大地主们,王莽之败又要重演。
曹操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这种情形下若继续称帝,那就真是沿着王莽的老路狂奔了。
王莽至少在当时还要堪比圣人的名声,所推行的政策也都是为了百姓着想,到最后依然闹得众叛亲离。
他曹操却是凶名赫赫,若也敢贸然称帝,那败亡的恐怕比王莽更快。
丁辰为曹操倒了一杯温茶端了过来,曹操喝了一口,继续躺下闭目养神,索性不再去想这些烦心事。
“儿臣说王莽不能与父王相比,那是有原因的,”丁辰在榻边缓缓的道:“任何一场改制都面临利益的再分配问题,让一部分人受益,必将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王莽改制,便是严重的损害了豪族阶级以及大商人大富豪的利益。
那些上层人士此前都是拥护王莽的,在后来也全都调转矛头反对王莽,在这样强大的阻力下,王莽改制很难成功。”
“那你说该如何?”曹操知道丁辰见识非凡,所以了解王莽改制失利的原因也并不稀奇。
重要的是,曹操想知道丁辰有什么办法破解当前困局,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平稳的登上皇帝宝座。
丁辰道:“豪族当然是要打压的,要不然土地全都掌握在他们手中,百姓也全都沦为他们附庸,这天下迟早还要乱。
可是父王从初起兵开始,是立志救万民于水火的,如今虽然夺得了天下,却没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最大的祸首是谁?”
曹操攥着拳头恨恨的道:“就是那些当地豪强,他们如同毒瘤一般,祸害着天下百姓,动摇着孤之根基。”
“所以王莽改制为何失败便不言自明了,”丁辰道:“其实这上上下下有三方势力,君王、豪族、百姓。
王莽是以君王之力直接与豪族正面对决,强行从豪族手中抢夺土地分给百姓。
只不过所推行惠民之策被豪族利用,逼迫百姓不得不站到豪族一边,所以才闹得天下烽烟四起,众叛亲离。
他败就败在,只是孤军奋战,没有借助百姓之力。
实际上君王与百姓是一体的,有着共同利益,而豪族才是对立的一面,是天下的毒瘤。
若君王与百姓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豪族,这事哪有不成的道理?”
曹操听得满头雾水,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有听懂。
丁辰简单明了的道:“此事可以称之为‘土地改革’,也可以叫做‘打土豪,分田地’。”
这下曹操听懂了,笑着道:“你是说鼓动百姓,自己去抢豪族手中土地,咱们坐山观虎斗?
可是豪族又不是傻子,怎能不知道这是咱们指使的,还不是照样把他们全都逼反了?”
“儿臣说过,王莽不能与父王相比,”丁辰道:“这其中最大的差距在于,王莽当时虽然大权在握,可他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指挥的军队。
可是父王却不然,不止麾下兵精将勇,而且指挥有方。
只要不让豪族与百姓串通到一起,又怎会怕区区豪族那点部曲?
再说现在还可以釜底抽薪,把豪族手中部曲解散,到时那些人还不是任由父王宰割?”
“此法倒是可行,”曹操在床榻上慢慢坐了起来:“孤手里有兵